第五十三章 精准抢位
刘纬主动邀战,所针对的目标是邓艾,怎么可能想到,其实自己的对手是司马懿?若他事前知道真相,方针策略一定会有所改变,而不会是现在这样的布局! 司马懿与邓艾,有何区别呢?虽然二人同样精明诡诈,但一个是君,一个是臣,相比之下,谁更容易受到引诱,主动前来潏水决战?肯定是邓艾! 身为臣子,邓艾一心想要出人头地,建功立业,刘纬出城来战,这么好的机会,怎能错过?不世之功已经送到了嘴边,功名利禄之心,便会驱使邓艾按照刘纬的设想,前来决战,哪怕其中可能会有什么阴谋,他也愿意冒险一试! 可对手换成司马懿,情况就不一样了!身为晋国的缔造者,贵为太上皇之尊,他用不着积极表现给任何人看,少了功名利禄之心,相比之下,便会更加稳健、谨慎,不会轻易遂了刘纬之愿! 不可否认,司马懿当然也想置刘纬于死地,以除掉这个最大的敌人和对手,却比邓艾更加清醒,不必急功近利,铤而走险! 所以,不管刘纬是真的主动出击,还是什么别的阴谋圈套,司马懿最终选择不接他这一招,继续按既定方针,展开接下来的行动! 司马懿和邓艾率军突然闯入关中,就好比一伙匪徒,闯进了人家的院子里,打到哪个屋,主人不心疼啊?何必非往人多的地方去?因而司马懿早已定下了席卷长安周边郡县的战略方针,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在司马懿看来,即便刘纬真的率军出城,欲图决战,肯定也早就摆好了阵势,等着晋军主动上门,他坐拥坚固阵地,以逸待劳,倘若自己直奔刘纬而去,就是被他牵着鼻子走了! 反之,如果司马懿不理会刘纬,也不去攻打长安,而是攻略周围郡县,刘纬在长安,或者潏水阵地,还能坐得住吗?势必继续出击,救援各地,寻找晋军决战,离开了坚固工事,疲于奔命,到处救火,就等于是被司马懿牵着鼻子走了! 如此一来,司马懿可以见机行事,寻找战机,反过来以逸待劳,与之决战,甚至还有可能设下圈套,伏击刘纬,以最有利的态势,赢取战场的主动权! 你膀大腰圆,身高体健,我才不去主动打你呢,我先打你儿子,不信你不来救;你急急忙忙赶来,我正好暗中给你下绊,摔你个狗啃泥,再上去一顿圈踢!这就是司马懿命令邓艾率军西进武功的原因之一! 此外,估计您也早就看出来了,司马懿和邓艾这支天降奇兵,一路走来,孤军深入,后路断绝,无任何粮草弹药接济,根本没有后勤,所需用度,只有一个渠道,那就是抢! 小小的武当,偏远的西城,能有多少缴获?更何况,他们还要穿越险僻难行的子午谷道,许多地方,必须徒手攀爬山崖,又岂能携带太多粮草辎重? 所以,当他们的部队终于走出茫茫大山,出现在关中平原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一群“穷光蛋”,除了一些必备的轻武器和弹药外,几乎什么也没有了! 鄠县,虽然地处关中,却并非大县,司马懿和邓艾他们,未在此地获得太多补充,如果此时,贸然东进,去潏水与刘纬决战,若能速战速决,一击而胜,自然最好,可要是双方打成僵持对峙的局面,晋军就连饭都没得吃了! 因此,尽管司马懿“朝思暮想”的刘纬就在眼前,触手可及,他也不能心动,必须按照既定方针,席卷关中各地,一方面,实现对汉国基础设施、人员的捣毁和破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补充粮草,争取获得更多战利品,以利于与刘纬决战!此乃其二! 其三,司马懿命令晋军西进,也是为了锁死长安方面向西撤退的通道! 武功,是在什么地方?汉代时期,它位于长安之西,郿县以东,渭水南岸,晋军由鄠县出发,沿渭水西进,一日之内便能抵达,仅百里有余! 事实上,司马懿的目标不是武功,而是郿县!这里,是斜谷公路的北出口,更是连接陈仓,通往陇西的交通枢纽!拿下郿县,就等于扼死了长安西边的路口! 倘若司马懿如刘纬所愿,直接去往潏水,与之决战,可能会被刘纬的守军牢牢牵制在长安南边的战线上,长安那些人员、机构、物资和百姓,便可以利用司马懿无瑕顾及的空隙,向西边转移! 尽管斜谷公路已经中断,但这些“难民”可以往陇西撤退避难,一旦被他们逃走,司马懿再想去追,可就来不及了! 当然,司马懿最在意的还是刘纬,他也怕刘纬虚张声势,却并不在潏水军中,结果跟着百姓一起退到了陇西,自己岂不是扑了个空吗! 反之,晋军若能抢先一步夺占郿县,刘纬也好,长安民众也罢,就都没法往陇西撤退了,一定要撤,也只能向东撤退! 虽然司马懿没有在东边设阻,但毕竟晋国就在汉国的东边,他们往东跑,总比往西跑更容易堵截,尤其是司马孚的火枪军,若是打到了潼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