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急于纠错
前文,我们从司马懿的角度,讲了一下他的谋划和打算,那么司马昭又是怎么想的呢? 司马昭此人,绝非等闲之辈,岂能轻易迷失自我?虽然他很享受权力所带来的快感,却也很快冷静下来,发现了那个司马懿处心积虑想要弥补的漏洞! 如此说来,司马懿岂不是白费了心机?没有!司马昭虽然怀疑司马懿已经知道了内情,却认为无伤大局,毕竟他的权力是司马懿亲手赋予的,又不是抢来的,只要他能牢牢控制住朝堂,甚至整个晋国,量司马懿这样一个退居二线的太上皇,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换言之,司马昭已经不在乎司马懿是否知道自己的秘密,当务之急是赶紧掌握权力!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古今中外一条不变的真理!因此,司马昭认为,要想牢牢掌握朝廷大权,必须先掌控兵权,有了兵权,他才有底气发号施令!.. 摆在眼前的,正好有两支部队,一支是司马昭从郭淮那里夺来的精锐骑兵,另一支就是张郃的河北军! 张郃和郭淮这两个家伙,可都是司马懿的铁杆拥趸,司马昭要想坐稳摄政的位置,以至于将来顺利继承司马懿的皇位,必须先剥夺了这两个人的兵权! 正好!张郃受了枪伤,且伤势不轻,已经无法继续统帅河北军,急需疗伤和休养,司马昭竟把河北军直接交给了心腹冯原节制,却把张郃带回了邺都! 可想而知,一旦张郃抵达邺都,便会被司马昭牢牢监控起来,即便伤愈复出,司马昭也不会轻易让他再回军中,随便封个朝廷高官,就把他留在都城里任职了,随时处于东厂密探的监视之下,再也不会对司马昭构成威胁! 那么,郭淮呢?虽然他没有负伤,司马昭亦可照此办理,以平乱有功的名义给他个显贵的高官,将其留在邺都,他的军队,司马昭会派自己的心腹接管,如此一来,就等于剪掉了司马懿的左膀右臂! 可能有人会说,以张郃和郭淮的脾气,能那么乖乖顺从吗?他们要是拒不配合,怎么办?您可别忘了,司马昭的权力,是司马懿交给他的,这两位老将若是不肯听命,司马昭可以用司马懿的旗号,震慑压制他们! 你们不是忠臣吗?主子的话,也不听了?司马昭用司马懿去压他们,可谓名正言顺,量张郃和郭淮,也不敢不从! 至于分散在各地的那些封疆大吏,除了王昶和王基外,都是一群见风使舵的墙头草,只需一封诏旨,便可传檄而定! 王昶和王基,虽然相对难搞一些,司马昭却同样可以用司马懿的名义去压制他们,这一招百试百灵! 这下子,您看出来了吧!司马昭为什么会那么开心?就因为司马懿决定禅位给他,省去了许多麻烦!否则,司马昭得耗费多大力气去收服群臣诸将之心,安定晋国局势?有了司马懿的“神助攻”,可谓事半功倍! 兵权搞定了,政权呢?那就更容易了!经历了一场邺都之乱,许多朝廷重臣都被伏夫人一伙杀害了,司马昭正好可以借机任命一些心腹充当要职! 就连冯原那样一个小小的县衙主簿,都能摇身一变,成为威风八面的统军大将,别人又有何不可呢?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是司马昭当家作主了,当然要用自己的人! 当然了,司马昭也没有那么多心腹可用,况且,为了江山社稷稳固,他也需要真正的人才辅佐自己,不能完全任人唯亲! 因此,司马昭启用了一些青年才俊,充任要职,许多原本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如今却一跃成为了有头有脸的朝廷重臣! 新官上任三把火,司马昭先是在兵权上做文章,紧接着又通过人事任免,牢牢掌控了政权,那么,第三把火,他要往哪烧呢?出人意料的是,他居然直接颁布谕旨,废除了司马懿此前推行的一系列新政措施! 这就有点太过分了吧?司马懿只是承诺将要禅位,令太子暂时总摄国政,他还没死呢,司马昭就要废除他的政策,彻底否定自己的父亲了,岂不是在打司马懿的脸吗? 再怎么着,你司马昭也该等到真正坐上了皇帝的位置,再按照自己的想法治国理政吧?如此大刀阔斧,废除新政,是不是太心急了?就不怕司马懿因此产生不满?就不怕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说你忤逆不孝吗? 没时间了!司马昭已经等不到明年正月正式继位以后,再去废除司马懿的新政,因为在他看来,引发晋国这场动乱的罪魁祸首,就是那些弊政,倘若不能尽快废止,那些世家大族就不会继续支持自己,为了笼络人心,也为了晋国能够迅速恢复秩序,走上正轨,他必须这么做! 不过,司马昭在颁布旨意之前,特意去了司马懿的住所,把自己之所以这么做的理由详细阐述,请求父皇能够理解,也能够谅解!司马懿听了,并未表示反对,而是默许的态度,司马昭才敢如此肆意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