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往昔故事
袁绍此生,见于史载的儿子,总共有四个,即长子袁谭、次子袁熙、三子袁尚和幼子袁买! 其中,袁谭、袁熙和袁尚三人比较有名,因为他们在袁绍死后,为了争夺嫡位,而萧墙祸起,互相攻伐,令人唏嘘侧目,留下的都是不好的名声! 幼子袁买,虽然存在感不高,许多人都不知道他,却与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有关! 建安五年,官渡之战前夕,刘备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占领徐州,曹操一怒之下,亲自率兵,倾巢而出,征讨刘备!这时候,谋士田丰找到袁绍,建议趁此良机,出兵攻打曹操的大本营,必能一举捣毁他的老巢,将其歼灭! 谁想,袁绍对此一点不感兴趣,推说自己的小儿子生病了,危在旦夕,没心情打仗,拒绝了田丰的建议!田丰气坏了,举杖击地曰:夫遭难遇之机,而以婴儿之病失其会,惜哉! 这个故事,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详,故事里那个生病的幼子其实就是袁买,因为建安五年时,袁谭、袁熙和袁尚均已成年,田丰不会以婴儿指称他们! 当然,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袁熙,或许应该更多介绍一下他的情况! 众所周知,袁熙是袁绍的次子,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地位十分尴尬!在立嫡立长的这个年代,袁谭作为长子,有着先天的优势;袁尚呢,作为小儿子,亦深得袁绍喜爱!唯独二儿子袁熙,既不是长子,也不是受宠的幼子,不上不下,不尴不尬,舅舅不疼,姥姥不爱! 因此,袁熙从小养成了低调内敛,不苟言笑的性格,更是深知未来河北霸主的宝座,万万轮不到他来继承,干脆躲到了遥远的幽州,落得个无拘无束,逍遥自在! 后来,我们所熟知的废长立幼,兄弟相杀,事实上只是袁谭和袁尚之间的冲突,袁熙并未参与!不过,袁尚战败以后却逃到了幽州,投奔了袁熙,兄弟二人联手抗敌,没能打过曹军,不得已远遁乌桓之地,最终逃到了辽东! 也就说,袁熙与袁尚是一伙的,他之所以如此力挺弟弟,是因为父亲遗命,传位给了袁尚!这说明袁熙此人忠诚仁孝,淳朴厚道,绝不是个坏人! 众所周知,辽东就是袁尚和袁熙的亡命之地,他们兄弟二人,正是在此处走到了人生的终点!那么,具体细节呢?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当时的辽东之主是公孙康,这家伙继承父亲公孙度的位置以后,也是割据自立的一方诸侯,之所以愿意收留袁氏兄弟,是因为早年间与袁氏一族多少有些交往,还曾经与袁绍配合,共同对付过公孙瓒,互为友军! 问题是,时移世易,曾雄霸河北的袁绍死了,袁氏一族,也被曹军打得行将灭亡,公孙康虽然收留了二袁,却认为他们是块烫手的山芋,便准备将其交给曹操,以换取曹军不要进攻辽东,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新船说 袁尚和袁熙呢?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他们一心想要恢复家族曾经的辉煌,急于寻找一块能够对抗曹操的根据地,便打起了公孙康的主意,准备把他做掉,占领辽东! 然而,他们也不想想,这里是人家的地盘,作为客人,却想鸠占鹊巢,能成功吗? 结果,还是公孙康笑到了最后,在马棚里干掉了袁尚和袁熙,砍下他们的头颅,派人送给了曹操!曹操得到二袁首级,心愿已了,便率军撤走了! 刘纬是个深通历史的发烧友,对史书中的这段记载,自然是了如指掌,烂熟于心!可现在呢?他却对其中内容产生了怀疑,因为袁熙根本没死,此刻正站在自己眼前!除非是他见鬼了,要不然就是史书记载有误! 为了求证,刘纬省去了所有的寒暄和客套,直接对袁熙提出了疑问!谁想,他这突如其来的问题,似乎勾起了面前这位老者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只见他长叹一声,还真的打开了话匣子,讲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往昔故事! 老者首先声称,自己就是袁熙,之所以没死,是因为天下广为流传的那段往事,根本不是真相!一切的一切,还得从袁绍病亡那时开始说起! 话说袁绍病逝之前,不顾废长立幼可能会造成的恶果,到底还是把自己的位置,传给了最宠爱的儿子袁尚(还有一种说法,是审配和逢纪等人,假传袁绍遗命,拥立了袁尚)! 得知此讯,袁熙就知道,一场萧墙之祸,恐怕在所难免,他曾经试图从中斡旋,劝阻兄长和弟弟要顾全大局,一致对外,均以失败告终! 袁谭和袁尚,都想拉拢袁熙,以增强自己的实力,一点不顾及兄弟情谊,只有冷酷的斗争之心,令袁熙十分失望!索性他也不管了,一气之下返回了幽州! 后来,兄长和弟弟,果然还是打起来了,却被曹操钻了空子!袁谭兵败身死,袁尚丢失冀州,只能向北逃遁,来投袁熙!眼见弟弟穷途末路,落魄来投,袁熙岂能忍心拒绝,当即接纳了他,却为这个决定后悔不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