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一步到位
造枪,怎么就这么难呢?刘纬炮都能造,枪造不出来?正是应了那句话:浓缩的,都是精华! 世上的东西,大的一般都不难造,越小越难,越小越精细!老式前膛炮,体型庞大,为整体铸造,其生产过程与铸造大型青铜器差不多,古人早在四千年前就已经掌握了这项技术! 可步枪呢,管体那么小,又是纯钢材打造,而非铜制,靠传统的铸造方式,是造不出来的,非得改进革新炼钢制造技术不可! 说白了,表面看来目前刘纬什么都有了,甚至在研制飞机,可金属零部件的生产和加工手段,却十分落后,仍以铸造和手工打造的方式为主,这绝非长远之计! 我们说过,铁的熔点比铜高得多,想要将其熔为液态十分困难!不过对于刘纬来说,已经不难了,早已解决,否则,那些直接铸造出来的精钢武器,也不可能达到量产的效果! 尤其是现在,刘纬发明制造了电机和内燃机,使鼓风技术,又提高了一个层级,熔化铁水,也更容易了,但是,如何才能把液态铁水变成无缝钢管呢? 马钧他们想到的,还是铸造的方式,以耐火材料做出模具浇筑成型,等铁水冷却,砸开模具一看,得到的哪是钢管,简直就是一根腊肠,疤疤癞癞,坑坑洼洼,典型的残次品! 当然,这样的残次品,若经过反复的打磨和二次加工,也能做出钢管来,但尺寸可就难以保证统一了,且质量堪忧!用这种钢管,制造前膛装填的火铳还凑合,想要一步到位,造出打子弹的步枪,还差得远呢! 那么,问题来了!刘纬为什么非要奢望一步到位呢?干嘛不按照正常的规律,由火铳开始造起,循序渐进,逐步更新换代?没学会走路,就想跑了? 不可否认,火器发展的历史,确实是一步步来的,前后经历了成百上千年的历程! 但是,谁规定的,这才是正常的发展规律?之所以循序渐进,是因为古人需要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进步,没有现成的理论基础可循,可刘纬是个穿越者,他已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难道还要下来,重新爬一次吗? 火铳,就是一种微型的前膛炮,弹丸和火药,都是从枪口装入,压实,再点火击发!这玩意,动静挺大,场面嘛也很嚇人,就是威力太差,打个鸟还行,因此也被称为鸟枪,但在战场上的表现,却令人不敢恭维! 看过西方古代战争电影的朋友们,一定对一个场景十分熟悉,那就是决战的双方,各自站成横排,迎面对着互射,俗称:排队枪毙!噼里啪啦几轮射击后,双方各有伤亡,最后还是要冲锋上去,以刺刀等冷兵器结束战斗! 这种战斗方式,在现代人看来,简直就是二百五,纯属缺心眼!可当时的人们,为什么要这么打仗?原因就是他们手里的火枪实在不给力,表面看来,这是一场热兵器战争,可实际上,他们手里的火枪与弓弩有什么区别?可能还不如弓弩呢! 刘纬设计制造的十字弩,有效射程在百步以上,加强版的,甚至可达两百步!而那种落后的火铳或前装步枪,才几十步的有效射程,这不是开玩笑呢吗! 何为有效射程?就是能打得准,并造成致命杀伤的距离!倘若超过这个射程,也不是打不到,但精准度和威力便会锐减,呈几何级数下降,形如烧火棍! 明清历史上,有一支藤牌兵非常有名,曾参加过抗倭之战、郑成功收台之战,以及清俄雅克萨之战,表现出色! 据说他们所持的藤牌,居然可以挡火枪子弹,有人认为太夸张,难以置信,却是很有可能的!不是这种藤牌多结实,而是那时候的火枪,表现太拉跨! 当时的火铳或前膛枪,不仅射程短威力差,打的还是圆珠铅弹,超过有效射程,连动物皮革都很难打穿,更别说盾牌了!你换成近现代的步枪试试?再怎么结实的藤牌也抵挡不住啊,就连钢板都能打穿! 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当时的清朝统治者们对火枪这种新生事物不屑一顾,认为没什么太大的威胁,却忽视了技术会进步,火枪也能更新换代,不断发展的趋势,以至于固步自封,越来越落后,到了清朝末年,当洋人手里的火枪已经无法抵挡的时候,才被打了个屁滚尿流! 恰恰也正因为如此,在早期的热兵器战争中,才会出现那种滑稽而搞笑的排队枪毙名场面!随着火枪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升级,这种场面便成为了历史,热兵器的战争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刘纬是个穿越者,早就知道这段历史,又岂能重蹈覆辙?造火铳或者落后的前膛枪,有什么用啊?难道也让自己的士兵们与敌人排队枪毙? 就算敌人没有火枪,他们也可以用盾牌抵挡,以弓弩反击,自己不仅在战场上没有获得任何优势,甚至把一些看家的本领都扔掉了! 更何况,卑弥呼现在投靠了司马懿,晋国说不定什么时候也能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