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令人失望
相比给父亲上尊号和封谁为皇后,立太子一事,显然更令司马懿烦忧!储君,乃国之根本,关乎王朝未来的兴衰荣辱,他也不得不慎之又慎,精挑细选! 于司马懿本心来说,更倾向于立司马昭为太子,可司马师嫡长子的身份,却是个障碍!自古以来,废长立幼,都是取祸之道,司马懿也不敢冒此天下之大不韪,因此,他左右为难,迟迟拿不定主意! 既然自己难以抉择,司马懿为什么不征求一下群臣的意见呢?你现在已经是皇帝了,麾下那么多大臣都是吃干饭的吗?难道就不能帮你参谋一下,拿个主意? 不行!司马懿不能表现出一丝不确定的犹疑,否则就给将来埋下了祸根! 司马懿深知,立太子这种事,无非就是两种方式,要么按照成例来,要么按照皇帝的心意来!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由皇帝亲自做主,千万不要让群臣掺和进来,这是原则和底线!如果皇帝表现出难以抉择的犹豫,被大臣们捕捉到了信号,一场夺嫡之争,在所难免! 朝廷大臣,一个个都是官场老油条,投机分子,平日里没有机会也就罢了,只要让他们看到了投资未来的机会,这帮家伙,肯定会攀附皇子,结成党羽,煽风点火,兴风作浪! 今天的太子,就是明天的皇帝,只要能押对宝,拥对人,飞黄腾达,荣华富贵,将指日可待!就算自己的皇子们,对太子之位并没有觊觎之心,也很难避免受这帮投机分子的蛊惑与怂恿,而生出谋权夺位之心! 司马懿本人,不就是当年曹操几个儿子夺嫡之争的直接参与者么?当时,他是把自己的赌注,押在了曹丕身上,暗中与之结成一党,没少帮曹丕出谋划策,密谋暗算曹彰和曹植! 虽然后来,曹丕早逝,没能继承皇位,但曹叡能当上皇帝,司马懿绝对功不可没!要不是他早把曹彰和曹植的威胁扫除,曹操又岂能把皇位直接传给孙子?怎么能轮到曹叡! 如今,司马懿自己也当了皇帝,回想起这些往事,难免不寒而栗,生怕当年发生在曹氏兄弟几人身上的夺嫡之争,也发生在自己子孙的身上,又岂能允许那些暗藏投机之心的大臣,在立太子这件事上瞎掺和! 司马懿认为,要想让太子的地位稳固,就不能找大臣商量!一商量,便会透露出自己犹豫不决的态度,令那些投机分子,跃跃欲试!同时,也让除太子之外的皇子们,贼心不死,误以为自己还有机会,而蠢蠢欲动! 基于以上这些考虑,立太子这件事,必须司马懿自己拿主意!只要确定了人选,直接对外公布,并想方设法,维护太子地位稳固,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萧墙祸起,夺嫡之争! 问题是,这个主意可不好拿啊,就连多谋善断的司马懿,也是左右为难,进退维谷,此时此刻,他深切体会到了一句话的精髓,那就是:旁观者清,当事者迷! 如果这是别人家的事,司马懿或许早就已经做出了明确的判断,根本不必如此为难!可现在,他已经当了皇帝,立太子成了自己家的事,就难免有些彷徨与困惑,失去了以往那精准而理智的判断力! 怎么办?新朝初立,朝野上下都在盼望着储君之位早有定论,事不宜迟啊,千万不能拖太久,否则,不还是会被人看出,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决的态度吗? 究竟司马师,还是司马昭呢?有了!不如反其道而行之,先问问这哥俩的态度,或许答案,就在当事人的身上!司马懿灵光一现,打定主意,立刻命令黄门官,先后宣召司马师和司马昭觐见! 注意:先后宣召!这种事情,只能单独谈论,当着两个儿子的面,仨人一块唠,可就太尴尬了!因此,首先应召而来的,是司马师! 见到司马师那张已经破相的面庞,司马懿的第一反应,还是有些排斥和厌恶! 不过,这种感觉转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司马懿作为父亲,对儿子的心疼与怜爱! 骨肉亲情,无外乎于此!虽说手心手背上的肉不一样厚,可毕竟都是自己的骨肉,身为父亲,又岂能不心疼儿子? 然而,当司马懿开门见山,进入主题时,司马师的表现,却令他非常失望,刚刚那么点怜悯之心,立刻烟消云散!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司马懿才刚刚提及立太子一事,司马师便表现出一副窃喜的模样,当即叩首谢恩,毫不推让,那种感觉,就好像这个太子之位,非他莫属,而且,他已经等得有些不耐烦,迫不及待了! 司马师这样的表现,司马懿不失望才怪呢!谁告诉你,太子之位就一定是你的?我这还在纠结犹豫呢,你那已经翘首以盼了?老子我当皇帝,还得三请三辞呢,你这个太子,就当仁不让了? 如此迫不及待,是何居心?今天,你能着急当太子,将来会不会着急当皇帝?要是你爹我一直不死,挡了你上进之路,你小子是不是连自己亲爹都能干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