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经天纬地 > 第七十九章 西征之路

第七十九章 西征之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是刘纬率军西征途中,眼见沿途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有感而发,所吟诵的,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西凉词》,他觉得,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与实际所看到的景象,十分贴合,简直就是真实的还原!

刘纬西征的行军路线是这样的:由长安出发,一路向西,经陈仓,过天水,走陇西,入武威;再由武威,转向西北,途经张掖、酒泉,抵达敦煌,整整跨越四千里漫漫征途,最终来到了著名的玉门关!

玉门关,是汉朝西部边陲重地,也是古代丝绸之路,进入西域北麓的必经之路,更是敦煌郡的西边门户!因于阗(今和田)美玉,由此关进入中原,因而得名“玉门关”!

与玉门关齐名的,还有阳关,也在敦煌郡内,玉门关之南,就是“西出阳关无故人”里的阳关,它是丝绸之路进入西域南麓的必经之地,连接着鄯善、于阗和莎车等国!

换言之,玉门关和阳关,连接着西域的不同方向,刘纬之所以来到玉门关,就是因为他要去往的地方,是焉耆和龟兹方向,也就是西域北麓!

有北麓,有南麓,那么中间是什么?就是著名的死亡之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它形成于两千五百万年以前,汉代早已存在,其所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内陆气候,少雨干旱所致!

所谓“春风不度玉门关”,说的就是来自东南方向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限制,最多只能影响到玉门关以东,再往西,就过不去了!也就是说,古代诗人在创作诗歌的时候,无意间,把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的原因,揭晓道明了!

在刘纬固有的印象中,玉门关应该是一座依托宏伟山脉,所修建的雄关要塞!然而,当他真正到了这里时才发现,原来传说中的玉门关,就是一座破烂不堪,几近毁弃的夯土城而已!这是怎么回事呢?

没有雄伟关墙和地形优势,如何抵挡来自胡马的威胁?先人选址在此处建设关卡,到底出于何种目的呢?

一开始刘纬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后来才明白,原来,玉门关的位置,正好控制了周围绝无仅有的水源,哈拉湖和疏勒河故道,正位于此!

一个阳关,一个玉门关,辐射了整个疏勒河故道流域,玉门关更是扼守住了通往哈拉湖的必经之路,附近方圆几百里之内,再无其他水源!

要知道,在遍地戈壁沙漠的西域地区,气候干旱少雨,水源,就是生命之源!控制了唯一的水源,就等于控制了附近交通的命脉,缺水的敌人,要想进犯玉门关,肯定困难重重,古人能在此选址,建设关卡要塞,确实聪明!

不过,东汉末年,中原朝廷已经顾及不到西域,就连玉门关和阳关,也被匈奴人所霸占,甚至连敦煌、张掖、酒泉这河西走廊三郡,也失去了控制!要不是刘纬当初派马超消灭了盘踞此地的匈奴胡匪,收复三郡,以及玉门关和阳关,到现在,这些地方,还不是刘纬的地盘呢!

这也是为什么刘纬眼前的玉门关,竟如此衰败,形同废弃的原因之一,年久失修,风吹日晒,早已破败不堪!

眼见此景,刘纬也是下定决心,此番远征西域之后,若能顺势恢复对西域地区的统治,便要派人重修玉门关和阳关,一定要将这里,打造成坚固的军事堡垒和要塞,并派重兵把守,再不让异族异国之人,觊觎此地!

汉军经过数千里行军,早已兵疲马乏,玉门关虽然破旧,却是一座现成的休息之所,因而,刘纬下令,全军入关,扎营休整,好生休息几日,再行进兵!

不会吧,小小一座玉门关,能屯扎得下刘纬的远征大军?没错,因为刘纬压根就没带太多军队!

司马懿远征辽东,为了保证能够一劳永逸,竟率领了十万大军,可刘纬呢,远征西域,却只带了五万人马,包括马超率领的两万西凉铁骑、赵云率领的两万关中新军,以及刘纬的近卫军一万人!

这里需要插上一句,那就是当初被刘纬赶去汉中军事学院学习深造的成名大将们,其实早就毕业,官复原职了!

其中,马超又当上了凉州牧,统领凉州铁骑;甘宁,又当上了水师大都督,统领汉国长江水师;黄忠回到了荆州,统领荆南军,驻守于桂阳与苍梧一带,守卫南方安宁;魏延重回上庸,担任上庸太守,与南阳魏军对峙!

情况比较特殊的,是赵云和李严!李严,接替了去世的庞统,成为参谋本部新任参谋总长,也就是说,刘纬不再让他领兵,出任封疆大吏,而是让他做了文职!

通过荆州的那场败战,刘纬也看出来了,李严其人,绝非历史记载中那样才高智广,否则,怎么会造成如此惨败,丢了襄阳?刘纬认为,虽然李严通过了学习深造,顺利毕业,却不适合直接出任封疆大吏,先去参谋本部工作,积累点战略经验,好好静静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