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改良更新
这种能发射开花炮弹的雷公炮,其威力已经不比近代的某些火炮差,却出现在公元三世纪的汉末三国时代!由此可见,穿越者刘纬,凭一己之力,已经给这个时代,带来了多大的影响和变化! 司马懿认为,自己与刘纬之间的真正差距,就是在这些黑科技上,所以仅仅只有雷公炮,他仍意犹未尽,重赏了曹镤等人后,又马上督促他们,再研发更多的新式武器!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刘晔、曹镤和裴俊等人,率领一众工匠,又开始撸胳膊挽袖子,干起来了,仅用半年时间,便如雨后春笋一般,研发出许多新式武器,看得司马懿眼睛都花了,乐得合不拢嘴! 第一个新式武器,便是手雷!不过,这种手雷与汉军的不一样,大概甜瓜大小,还有一根长长的木柄,外形酷似武将们所使用的那种铜锤,只是略小一些!其外形,还有点像二战时期,德军使用的那种反坦克手雷! 为什么刘晔和曹镤他们要把手雷造成这种奇形怪状?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有汉军手雷可以借鉴,干嘛不模仿,非要自己创新?其实,他们也是无奈的选择,因为始终研究不出无烟火药! 我们曾经讲过,黑火药是一种混合物,而黄火药是一种化合物,两者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只要知道混合比例,黑火药容易造,可生产黄火药是一种化学反应,对于没有化学知识基础的人来说,简直比登天还难! 曹镤也好,裴俊也罢,他们原来,都不是白云观火药厂的技术人员,再加上生产黄火药的技术,在汉国是绝对保密的,二人对此不甚了然,想造也造不出来,研发新式武器,就只能依靠相对简单的黑火药了! 但是,黑火药引火效果好,爆炸效果却一般,要想增加威力,就得加大药量! 问题是,手雷这种东西,可不像炮弹那样有出膛动力,它是由士兵手抛出去的,倘若药量太大,造得太重,谁能扔得动啊?可药量太小,爆炸威力就小了,甚至根本炸不碎外壳,只裂开两瓣,也没杀伤力! 刘晔和曹镤等人,也是绞尽脑汁,为了保证火药量,便造了一种外皮很薄的手雷,里面大部分是火药,外面只有一层铜皮包裹,并内藏铁砂,增加爆破飞溅的杀伤力! 为什么要用铜皮,而不是铁皮呢?因为铁的延展性不如铜材,很难制成太薄的铁皮,对于亟需减轻重量的他们来说,还是铜更合适! 这种手雷,经过爆破试验,看似效果不错,杀伤力已经与汉军手雷十分接近,就是差也没差哪去!然而,问题还是随之而来了,手雷仍然太重,与铅球差不多,只有大力士才能扔出去较远的距离,一般士兵还是扔不远!???.BiQuPai. 这可如何是好呢?关键时刻,裴俊灵光一现,建议给这种手雷安装一根木柄,士兵们投掷时,可以抡起来扔,距离将大大延展,应用于实战,也就差不多够用了! 这是个好主意!众人立即付诸实践,经过试验,果然投掷距离要远了一些,这便意味着,魏军手雷研发成功了!司马懿当然很高兴,当即给这种外形独特的手雷取名为锤雷,不过,这个名字稍显拗口,后来的魏军将士们,更喜欢直接称呼它为铜锤! 锤雷研发成功,意味着在未来的战场上,汉军凭手雷所建立起来的优势,将荡然无存,魏军在近战之时,也可以利用这种能投掷,会爆炸的短距离火器,攻击汉军了! 除了锤雷外,由刘晔主导研究的飞火流星,也研发成功了!司马懿看过实验效果,很满意,名字也没改,就叫飞火流星! 此飞火流星,莫非就是东吴的那个飞火流星?是的!那就奇怪了,这种武器,已经被实践证明,容易被水打湿而失去威力,在战场上不大实用,刘晔干嘛非要炒这锅冷饭,又把飞火流星引进过来呢?司马懿就没看出,这东西的致命缺陷吗? 刘晔研制的这种飞火流星,与东吴的那种,还是有些不同,最重要的是添置了两项防水功能!这种火箭的外皮,包裹了几层油纸,外表沾水,并不影响内部爆燃;另外,它的引信,也大不一样了,从暴露在外的引线,变成了触发式的引信,这样的结构,就更不怕水了! 触发式引信?这玩意,刘纬都没研究出来,刘晔弄出来了?嗯,他还真就研究成功了!其构造,就是在每个火箭的尖头上,安装一个探针,一旦着地,探针陷入,会物理激发内部的火石产生明火,引发爆炸! 这玩意……听着好像很危险啊!倘若魏军士兵在使用、安装和搬运的过程中,无意间触发了引信,不是把自己给炸了吗? 这个问题,刘晔也考虑到了,他给每个火箭,都设置了一个安全卡扣,平时就是碰到了探针,也不会引发明火,只有在发射之前,才取下卡扣,这些火箭,才能爆炸,如此一来,安全系数,大大增加! 刘晔为何如此青睐飞火流星呢?他看重的是其轻便,易组装,易运输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