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宏观战略
话说迷当大王,率领十万羌兵,进犯西平,准备先下手为强,获得一个稳固的战略支撑点!他本以为,只要自己的大军一出现,汉军守将,必会望风而逃,可以轻轻松松,兵不血刃拿下西平,却没想到,事实恰恰相反! 汉人守军,仅数千众,目睹羌兵大军压境,竟面不改色,毫不动容,压根没撤退,还摆出了一副要死守西平,与羌人决一死战的架势出来,这种诡异的表现,令迷当大王十分不解! 汉军守将,是傻的么?五千对十万?就算你们据城而守,略占优势,估计也坚持不了半个时辰吧?这不是白白送死吗? 其英勇无惧,视死如归的精神嘛,倒值得赞许,可做法实在是太蠢了,这五千人,如果能及时退走,保存实力,与大部队汇合,加入将来的决战,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用,如此白白牺牲,怎么算都是亏本的买卖,何必呢! 守将是个傻瓜,难道那些士兵也不怕死?看样子,好像一个个精神饱满,士气正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都说汉人鬼精鬼精的,可现在看来,却是些彻头彻尾的蠢货,自己的性命,就那么不值钱吗? 迷当大王心里是这样想的,其实我们也有同样的疑问!姜维为什么要选择死守西平,而不突围撤退,保存实力呢?难道是因为忠于职守,害怕丧城失地,受到军法处置? 不是的!还记得么?我们曾经说过,刘纬虽然制定了严格的军规,却并非法外无情,连走投无路,陷入绝境时,被迫举手投降当俘虏,都可以免于死罪,更别说是丢失个城池或阵地了! 刘纬之所以要制定如此宽松的军事法律,也是有他的考虑!如果规定,将士们投降或者被俘者,抓回来就是死,那这些将士,岂不是一旦被抓,就会调转枪口,投靠了敌人?因为他们没有别的选择! 可要是有了选择,即便被抓,做了俘虏,也会坚贞不屈,不会真正背叛祖国,不会投靠敌人,敌人还得花费粮食,养活他们,有朝一日释放归来,还可以继续作战,省去了培养新兵的成本,何乐而不为之? 况且,刘纬这么做了,曹魏和孙吴也纷纷效仿,便会慢慢地形成战俘交换的惯例,可以避免出现坑杀降卒这种惨绝人寰的悲剧,不使本来已经凋零到极限的人口,出现更大的损失,同时也能建立起一套类似于近现代的战争法则! 刘纬后来所颁布的《战争法》,其中的许多规定,就包含了这部分的内容,也是以此为基础,明确了所有战争,必须要在规则的框架内进行! 凡是遵守此法者,就是在战场上杀敌无数,是个血淋淋的刽子手,也无需承担刑事罪责;可要是违背此法者,那就是战争罪犯,天下公敌,有朝一日,必会受到人民的审判,得到应有的严厉惩罚! 既然连投降被俘,都不会受到严惩,丧城失地,当然也没什么大罪,不然甘宁和李严,丢失了襄阳,后来又怎么会被军事法庭,判为无罪呢?就是依照刘纬颁布的法律规定,所做出的裁决!对此,刘纬也是有点哭笑不得,不得已只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综上所述,姜维决定坚守西平,绝不是因为害怕军法惩治,身为守将,他完全可以便宜从事,临机决断!显然,突围退走,保存实力,不失为更明智的选择,可他却没有那么做,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因为,姜维的胸中,谋划了一出惊天战略,决定以牺牲小我,为汉军和汉王刘纬,赢得更大的胜利! 姜维这三年,在军事学院里,可没虚度光阴,他学到了多少先进的军事理论和经典战术,我们就不多说了,关键是这段学习经历,使姜维开拓了眼界,提高了认识水平,造就了高屋建瓴的战略眼光,更是兼具了一定的政治思维! 姜维认为,表面看来,与羌人一战,似乎只是一场边境冲突,可实际上却是事关汉王北伐中原,中兴汉室大业成败的关键一战,若不能取得完胜,肯定会遗留后患,造成西北边陲不稳,总有战事发生,使汉王难以集中精力,北伐曹魏! 所以,在姜维看来,此战要么不打,要打就彻底解决羌人问题!可是,取得一场完全的胜利,并非易事,虽然汉军实力,相比羌人,占据碾压式的优势,可问题是,人家打不赢你,难道不会跑么? 羌人是游牧骑兵,机动力强,是他们最大的优势!而汉军,多以步军为主,虽战斗力强悍,武器先进,可速度却比不上人家,倘若羌人溃逃,汉军就是想追也追不上! 诚然,汉军也有骑兵,可惜数量太少,马匹的质量,相比羌人也有很大差距,而且是一人一马,又要作战,又要长途奔袭追击,估计也很难胜任追杀羌人的任务,恐怕到最后,还容易在荒野中,遭了人家的埋伏! 因此,就算汉羌双方一场决战,最后汉军获胜,可若是让羌人残军走脱了,尤其是放跑了魁首迷当大王,肯定后患无穷!如此,这场战争,所能换来的和平,将十分苍白无力,羌人短期之内,便可再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