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严惩不贷
孟达,一个活跃于三国乱世的野心家,反复无常,一心钻营,却没料到,自己最终竟会是这样的死法!不过,这也怨不得别人,落得如此下场,也是他亲手种下的恶果! 孟达力主改革,推行新政,表面看来,利国利民,对百姓有益,可实际上呢,这不过是他投机钻营,实现更大野心的手段和渠道罢了,他才不会真心实意地造福百姓,更没有丝毫以民为本的思想意识! 因此,孟达的所作所为,表面看来,似乎与刘纬无异,其实却是天壤之别!再加上他推行新政,过于操切,的确犯下了难以饶恕的罪过,因此落得如此下场,也并不冤枉! 事实上,那个曹操一直没有想通的问题,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以民为本! 注意,这个以民为本,必须是真心实意,毫不掺假,把百姓当人看,而不是统治者利用的工具;必须真正认识到,国家属于人民,绝非封建统治者自己的私产,从而致力于为民造福,才能真正获得人民的支持!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孟达也不是不知道,却根本没有参透其核心和本源;曹操当然也知道,可惜的是,作为一名封建统治者,他也不能跳出这个局限的怪圈,自然领悟不到,背后真正的答案! 孟达就这么死了,最终被活活煮成了一锅汤!临刑之前,他大呼小叫,喊冤申述,要求见曹操一面,可曹操没给他这个机会,丝毫不为所动,坚决不见! 此时的曹操,头痛欲裂,心烦意乱,哪有那个闲心,再听孟达聒噪!不过,曹操杀孟达,也绝非是一时兴起,冲动决策,他有自己的一番考虑和目的! 这一次的魏国内乱,起因便是孟达推行的改革与新政,动了固有利益集团的蛋糕,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抗!因此,曹操若想尽快平定内乱,就必须给他们一个明确的说法,烹杀孟达,便是想告诉他们:别闹了,变法新政,我不搞了! 这就有点奇怪了,以曹操的个性,岂能是轻易服输之人?要知道,在早年间,为了打击政敌,独揽大权,曹操收拾那些社会名流和世家大族,从不心慈手软,杀孔融、杀崔琰、杀魏讽,株连杀害和流放数万人,也没见他眼眨一下,反正谁挡路,就干掉谁,怎么如今也会向那些门阀士族和旧利益集团妥协了呢? 问题的核心就俩字:尽快!曹操需要尽快平定这场内乱,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魏弘治三年,即汉兴鼎九年时,曹操已经是个年近古稀的老人了,正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有多少人能活过七十岁?如此高龄,又兼头风病缠身,曹操自知年命不永,阳寿将尽,当然急于平定内乱,梳理后事,生怕自己突然倒下,大魏王朝这座大厦也会随之而轰然倒塌! 除此之外,曹操可没有忘记,远在天边的那个劲敌——刘纬!这小子,可是一直在暗中觊觎着自己,念念不忘北伐中原,中兴汉室!虽然曹操与刘纬签订了一纸停战协定,可是却约束力十分有限,一旦他趁乱北伐,那可就糟了! 曹彰这小子,最大的过失,就是调集了几乎所有关中兵马,发动叛乱!曹操都能想象得到,如今的长安一带,会是多么空虚,如果不能尽快平定这场内乱,赶紧布防,刘纬突然率军来攻,长安就保不住了! 正是基于以上两点原因,曹操才不得不向固有顽固势力妥协,杀了孟达,同时也便意味着变法新政,至此中道崩殂,彻底废止了,曹魏改革,到底以失败告终,昙花一现,终成过眼云烟! 不过,妥协归妥协,但敢于参与叛乱的那些罪大恶极之徒,却不能轻易饶恕!正所谓一次不忠,终生不用,脑后长有反骨的家伙不能留,否则后患无穷,迟早都是祸根! 这场叛乱的罪魁祸首曹彰,遭受天谴,被雷劈成了废人,虽苟延残喘,却生不如死,也算是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曹操也不必罪上加罪,非得杀他,但死罪能免,活罪难恕! 为了警示世人,以儆效尤,曹操下旨,剥夺曹彰所有官爵俸禄,罢为庶人,永不叙用,并交由皇后卞氏,严加看管教育,其一家所需生活资财,今后均由皇室拨付。M.biQUpai. 可以看出,曹操对曹彰的处置,严苛之余,还是留了些父子情面,到底是骨肉血亲,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曹彰一家饿死,却不管不顾啊!可是,曹操处理起其他人来,就没那么心慈手软了,居然大开杀戒! 书中代言,曹操擒获曹彰以后,徐晃和贾诩,便奉命率军讨伐盘踞于四都范围内的其他叛军去了!有了曹操的明确旨意,青州杜畿、徐州李典和淮南张辽,也派军配合,很快便攻克了陈留和许昌,并最终收复了洛阳,基本平定了叛乱,擒获曹仁、曹洪等一众从叛亲贵,以及附逆之人,数以万计! 随即,曹操下达严旨,将所有从叛者处死,腰斩弃市,传首天下,株连三族,流放边关!这其中,包括曹仁、曹洪、夏侯楙等诸多功勋亲贵,也包括他们手下的部将和亲信,甚至是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