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肥猪上门却之不恭
把海州作为决战地点,恐怕海州和复州,就会损失惨重,程世杰不愿意被动防御,却愿意决战境外。 宋献策接着道:“主公,若是主动出击,我们宁海军品的兵力太少了!” 程世杰总兵力是将近五万人马,可事实上,这些人马中,一万两千七百五十人是隶属于宁海军守备都司,负责守卫海州沿线十五镇堡以及金州、盖州、复州的防守工作,这些人马动弹不得。 在真正打仗的时候,程世杰只能调动左右都司一万三千六百余人,加上骑兵四千人马,以及炮兵一千百余人,再加上侦察部队,满打满算还不到两万人马。 当初在吸引东江军两万六千余人的时候,程世杰并没有肆扩军,最根本的原因,并不是程世杰没有粮食,也不是他没有钱,而是手底下的宁海军老兵太少。宁海军的真正的老底子,训练超过三个月以上的士兵,只有宁海军原来的两千五百余马。 超过九成的士兵,不是来自登莱新军、就是来自东江军、或者是登州水师,在这种情况下,程世杰不敢扩军。 经过大半年的不间断训练,特别严格的思想教育,基本做到了统一思想,现在的宁海军已经不再区别什么登莱新军、登州军以及登州水师、东江军,更为重要的是,程世杰利用马士林训练的军官识字班,现在能够识一千字以上,可以写一分正式的公文、总结报告、侦察报告,军训报告的军官,已经突破八百余人。 很多老兵可以当军官了,再不扩军要待何时? 程世杰望着宋献策问道:“本帅若是要扩军?管委会可以提供多少粮草?” 粮食供应,一直是农耕民族的命门,边关大多是贫瘠之地,像山西、陕西以及甘肃,当然也包括辽东。 其实这些地方,土地还算可以,虽然降雨量略少,但是,胜在地盘足够大,只要经营得当,是完全可以养活边塞军队的。 可问题是,受到了唐朝中后期藩镇之祸以及安史之乱的影响,像宋和明清,都采取弱边的政策。 辽东明明拥有着最肥沃的土地,却不移民实边,也不花力气治理,让边军一直接受朝廷的粮草供应。 于是,在有心操控的情况下,边关地区所产的粮食,连当地人都不够吃,更别提供应军队了,军队所需的每一粒米,每一片布,都得关内调运。 从内地到边塞,何止千里之遥,千里运粮,所需的人力是难以想象和,而半路上的消耗也是难以想象的,国库拨出十万石粮食,最终运到边关的能有一万石就谢天谢地了,其余那九万石哪里去了? 当然是在路上吃掉了!再加上各级官吏从中贪墨,消耗也就更加惊人了。 孙承宗当初在担任辽东经略使的时候,采取的就是屯田实边的政策,他其实已经做出了成绩,向朝廷汇报,屯田产出“五十余万石粮食!” 这五十万石粮食虽然不多,却足够养活五六万军队,这五十万石粮食,如果从内地运输过去,尽管有海运的优势,也要损失几十上百万石粮食。 偏偏,孙承宗刚刚做出成绩,就被人赶下台了。 程世杰最大的优势是,他掏空了登州的府库,也捡了孔有德的便宜,总之,他的创业资金比孙承宗雄厚,一口气就开垦五百多万亩粮田。 “主公放心,尽管咱们屯垦了五百多万亩田,还有两个月就可以秋收,但是,咱们一直没有放弃从关内买粮!” 宋献策有些得意的笑道:“目前,管委会在金州建立了六个永备粮库,盖州四个,复州两个,海州两个,共计十四个可以储存十万石的粮库,目前尚有库存大米十六万余石,麦子九万石,面粉三万石,各种杂粮总计超过三十万石粮食,就算再来十万移民,咱们也能够支撑到秋收!” “有三十多万石粮食,那本帅的底气就足了!” 崇祯五年七月六日,程世杰颁布宁海军征兵令,随着这个征兵令发出,整个辽南地区,甚至山东、河南地区都引起了轰动。 到宁海军的军中当兵,好处多多。这些前来报名参军的青壮们,已经打听清楚了,只要过了新兵训练期三个月,他们就可以分到五十亩的军职田,这是宁海军士兵的福利,当然,这个军职田肯定不是良田,需要自己开垦。 当然,如果运气足够好,在战场上砍一颗建奴的首级,那么恭喜你,你可以得到五十亩地的赏赐,如果是白甲兵,那就更好了,可以升官,成为预备军官,在军官培训班培训合格,就可以成为真正的军官。 随着宁海军的发展越来越正规,再想一步登天已经不可能了,甚至说,从哨长升到百总级,那已经是难如登天了。 别说在宁海军升官难了,就连想当兵也难。宁海军的征兵要求,非常苛刻,首先是年龄,不招少年兵,必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