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尘埃落定全军封赏
自辩,哪怕是自辩,也是做出诚惶诚恐致仕的样子。 “徐卿,你难道没有看出什么吗?” “看出什么?” 徐光启有些琢磨不透崇祯皇帝的意思,他沉吟道:“陛下的意思是……” “有些人的私心味太重,迎风隔十里也能闻得到!” 崇祯皇帝愤愤地道:“程卿在辽南与建奴浴血拼杀,朝廷非但不能给予任何支援,反而有人扯后腿,他们是什么心思?徐卿,你是勇于任事,朕是知道的,你想编练新军以振国威,你想培育良种,让天下不再有饥馑之忧,这些年委屈你了。” 徐光启沉默着,听着少年天子的唠叨。 陛下的心事,作为臣子,谁能不知? 如果不能揣摩上意,这样的大臣能进内阁吗? 能够位列朝堂之上吗? 真以为领导干部都是酒囊饭袋?蠢猪一群? 事实上,并不是那么回事。在明代能够考上进士的人,都是人中龙凤,万中无人的佼佼者,真以为死记硬背就能考上进士? 如果有人这样想,那就太天真了。 借用李雪健老师的一句经典台词:“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在考取秀才功名的县试、府试和院试,其实就是一次巨大的海选。有的人十五六岁考中秀才,却穷极一生,无法中举,有的人中举了,却无论如何也考不上进士。 比如孙元化和茅元仪,这二位没有才吗? 答案是肯定的,他们都是才华横溢之辈,只是性子上面有了缺陷,恃才傲物,不精通人情世故,所以,进士这一关,他们是考不上的。 好在茅元仪有孙承宗提携,孙元化是有徐光启提携,他们才能当上官,但是,基本上到顶了。 徐光启虽然是精通西学、农学的科学家,但是他更精通人情世故。 崇祯皇帝在命他觐见的时候,他确实是没有猜测到崇祯皇帝的意思,可是随着崇祯皇帝声泪俱下的诉说自己这个天子的不易,并且将弹劾程世杰的奏折放在自己面前。 那么意思是就非常明显了,崇祯皇帝是想借自己的口,来平息争论两个多月之久的海州大捷赏赐问题。 知道归知道,可徐光启也要脸,如果他这个次辅按照崇祯皇帝的意思,那么以后,他就不用在朝堂上混了。 有些潜规则,是不能被打破的,文臣官僚集团付出了多少心血,这才把武勋和武将给打压下去? 让程世杰打破这个格局,徐光启会被喷死。 绕了半天没有进入真正的主题,少年天子崇祯皇帝有些吃不住劲了,他摸不清是自己表达不够明确,还是徐光启在跟他装傻。 崇祯皇帝硬梆梆的道:“徐卿……实不相瞒,朕今日召开徐卿,为的就是海州大捷赏赐问题。” “陛下,国库没钱,这是实情,文武百官已经八个月没有发放俸禄了,就连老臣,若非家中还有些钱粮,只要要揭不开锅了!” 徐光启七情上脸,真情流露,一难为难样子的道:“可有功不赏,动摇的是国本啊,这该如何是好?” 崇祯皇帝的脸红一阵白一阵,咬牙道:“徐大人,咱们开门见山吧!现在朝廷力不从心,无法在短时间内赏赐程世杰和宁海军将士,朕这个天子,却不能有功不赏,无钱只能酬以官爵……” 问题回归原点。 徐光启苦笑道:“可程世杰已经是征虏大将军、左都督、宁海军总兵,官至一品,升无可升!” 崇祯皇帝捏紧拳头,死命按捺住,语气就有点冲了:“朕欲擢升程世杰为辽东都指挥使司,经略辽东!” 大明的都指挥使司,与宁海军的都司级别不一样,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这就像是魏晋南北朝的督护,有一郡之督护,级别与郡尉、太守级别一样,也有一州之督护,级别则要看有没有持节,有没有将军加衔。 而辽东都司则属于整个大省两京十三省十七个都司之一,下辖定辽左卫、定辽右卫、定辽中卫、定辽前卫、定辽后卫、铁岭卫、东宁卫、沈阳中卫、海州卫、盖州卫、金州卫、复州卫、义州卫、辽海卫、三万卫、广宁左屯卫、广宁右屯卫、广宁前屯卫、广宁后屯卫、广宁中护卫(后改为屯卫)共计二十五卫。 为事实上的辽东军区最高军事指挥官,如果加程世杰为辽东都司,这个官职大臣们没有人会反对,毕竟,辽东都司早在天启元年已经废了,只剩一个空头的名号。 现在程世杰收复了辽南四州,也实际控制了辽南,加不加辽东都指挥使效果都是一样的,可问题是经略辽东。 这个官职就要命了,这是军事指挥官,向来为文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