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
到赫连会召见他,既然证据已然失窃,且早晚会到赫连眼前,他是绝不会去喀拉哈尔送死的。 “只要我一离开太珠里,他的人就会立刻冒出来杀了我。太珠里上下已经严阵以待,他要是想打,就放马过来,我不怕他,要是不打,那更好了,我会有更多的时间做准备,总之,我不会离开太珠里。” 除了他对赫连的态度外,信上还写了些关于他造反计划的汇报:“母亲,崇札、文札我也都打理好了,要是能再加上一直支持您的金察部,这些人马就足够我大干一场了。虽然赫连手上还有中央军和十二部落,但没关系,我并不打算正面交手。万一动起手来,我不会向内直冲,中间阻隔太多,打消耗战没意思,不如往外走,先把右鹄和特里达特拿下,再一并独立出去。” 也许是从小养成的习惯,萨尔格并不把赫连放在眼里,尽管这个他从来看不起的小兄弟已经成为了奚赫王,他也不认为一个羔羊似的所谓王者会有什么出息。 对于造反,他既不打算掩盖,也不打算主动,赌的就是一句“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萨尔格知道,以赫连的个性,能不打就不会打,哪怕他恨毒了自己这个哥哥,也不会轻易就向太珠里发兵,因为他是王。 虽说从数量上看,赫连的兵力更强,但奚赫是由部落联盟构成的王国,国王在享受坐拥王国的权力与荣耀的同时,也要负责分配联盟的利益。苏伊之死已经让各个部落看到,赫连不敢得罪崇札、文札二部,即便苏伊有不少战功,即便他背靠着罗织部落,也是无济于事。 这是一个不能称霸、平衡、稳固联盟的王,既然他不能公平地保障各部落的利益,谁又会为了他的利益出生入死呢? 所以,虽然表面上赫连有十二部落的支持,但他真正的战力只有中央军,最多再加上罗织和尧离的一部分兵力,当然,除了中央军,其他都只是边角料。 罗织人或许会为了苏伊主动请伐太珠里,但只要萨尔格向外开拓,赫连会阻止他们咬上来的——虞部已经对奚赫形成了半包围势,葛吉禄也在蠢蠢欲动等待时机,拉长战线只会令奚赫露出空隙,赫连不敢冒这个险。 当初父亲选定赫连为继承人的时候,萨尔格也曾失落过一阵子,但他很快就想通了——奚赫建国不足百年,所谓的十六部联盟能撑到什么时候还未可知,与其接手这个烂摊子,不如自己另谋出路。等扭头去把右鹄和特里达特拿下,他就带着剩下四部划地独立,届时不会以联盟的形式——他要做真正称霸一方的王。 失去了部落民心,赫连能依靠的就只有中央军,可怜他到现在都还不知道——自他继位,王庭每年拨下来的军械款,只有三分之一用在了名目上,剩下的,一半被用来给萨尔格造军械,另一半,则由崇、文两部去分。真要动起手来,王庭的账面上全是假的,赫连连自己究竟有多少东西都理不清楚,中央军必然自乱阵脚,不足为惧。 太后读罢萨尔格的密信,气得一掌拍在座椅扶手上。这个儿子是她精心教养的,可惜天资蠢钝,鲁莽冲动,真是可恨! 她招招手,乌云紫便拿了一盏烛来,太后轻扬手指,将信纸点燃。窜动的火苗很快吞噬了这封信件,看着飘落在地的灰色余烬,太后意味深长地眨了眨眼。 她很快让细作带口信回去,只有一句话:留在太珠里,切勿轻举妄动。 先不说中央军是否出兵,萨尔格很明显就错估了自己的战力。金察部虽然一直表示拥护,但那是因为他们与虞部的通婚往来密切,为了自己在联盟中的地位,才会支持虞部出身的太后,只是针对现有联盟的支持。要是萨尔格想起事,他们的态度最多保持中立。再来是右鹄和特里达特,这两部虽小,地形却很复杂,山林密布,与平坦的太珠里截然不同,况且,这两部的百姓都对苏伊有着独特的好感,不会轻易对萨尔格屈服。 在眼下这个当口,萨尔格尤其不能乱动,否则赫连一怒之下,不计代价要踏平太珠里,一切就全完了。 太后明白,赫连与萨尔格之间,积怨已久,必有一战,但绝不该是现在,她必须想办法阻止交战局面的发生。赫连并不傻,他的优柔寡断恰恰是他那个位置所需要的,这也为接下来的斡旋提供了机会。 她静下心来把事情捋顺:虽然现在证据失控了,但就算它在李沁喜手上,她恐怕也不敢堂而皇之地拿出来。塔塔可是结结实实令王庭颜面扫地了的,李沁喜要敢为塔塔说话,那就是与奚赫王庭为敌,与赫连为敌,她是显朝公主,不会做这种事。现在最重要的,是考虑该如何打消赫连兄弟相残的念头,保住萨尔格的性命。 只有赫连自己决定不出兵,这场仗才真的打不起来。 太后轻微招了招手,乌云紫便附耳过去,只听见老妇人在她耳边命令道:“去叫大祭司来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