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新的驰道
其中典型的是宋真宗,怀着李世民签了渭水之盟,能竞争千古一帝,那自己签了檀渊之盟,封一下泰山不过分吧,然后泰山就再也没有皇帝愿意去了。
不过,李世民跟着朝臣们争夺了几天,倒让自己敢于直面自己的黑历史了,便宣布恢复隐王李建成为隐太子,改封李元吉为巢刺王。
这或多或少承认了玄武门之变是自己通过政变的手段夺取了政权,不再有什么遮掩。
对这个改封,一部分朝臣或多或少还是有几分微词,但现在,比较起李世民终于选择不看起居注到底只是小事,到底也是认下来了。
而李泰看着这风波平息的七七八八,总算松了一口气,而自己则找上了李世民:
“阿耶,青雀恳请修建一条长安到洛阳的驰道,用于运输物资之用!”
好吧,真实的原因是,修建古代的这么座万象神宫的时间有些太快了。
原本李泰以为至少需要一年时间,但实际上在王真儒开了自己的天赋后,每天日以继夜的三班倒工作强度下,看着整个万象神宫就这么蹭蹭蹭的增长。
李泰估摸着这座工程在年底时就能完工。
李泰必须要尽快的给这些徭役安排好下一步的工程,否则工人若无所事事下来,就必然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而洛阳到长安的驰道,就是李泰盯上的目标。
李世民倒没想到李泰一大早的过来找自己居然是为这事,沉稳道,
“你想复制你在河南道弄出来的那一套的驰道?”
“嗯!”李泰点头道,“洛阳自古以来就是关东的物资汇聚点。
而长安虽处关中,但却是我大唐首都,随着人口不断攀升,需要调度的物资越来越多。
若现在不先做好准备,那将来很可能会出现人多地少的情况。
一旦出现灾厄天气,怕是长安会是饿殍遍地。”
李世民听着李泰的话不由苦笑,说实话,李世民有的时候觉得李泰什么都好,但真的说起来,就是考虑太长远了,长远得让李世民都觉得有几分莫名其妙。
李世民思索着,对李泰道,“以农业学府在长安不断的改良耕种,百姓不断的开拓荒地,难道还不够我长安百姓食用?”
“耕种改良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尤其是小麦已在关中普及,想要再进一步改良,怕需要常年累月才能迈出一步来。
至于百姓不断开拓耕地,但关中平原到底有限,纵然就把周边山峦的耕田耕田算上,是否能养活百万之数的百姓,却也是个未知之数。”
李泰解释道,“但大唐首都将来肯定是会超过百万人口,因为从萧梁的建康城开始,便是出现了百万人口的都城,前隋也如此。
我们大唐恢复足够人口,也注定了长安必然会成为人口百万的城市。
若我们如今不为未来做好准备,那将来长安必定会因为过多人口出现危机。”
“……”李世民听着李泰的话按了按自己的脑袋,不得不说,李世民相信李泰的判断是正确的。
至少在长远的眼观上,这么多年下来,李世民并不怀疑李泰的眼观。
但修建洛阳到长安的驰道,这不仅只是件简单的道路问题,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算是政治问题。
因为长安可以说是陇右贵族的老巢,洛阳是关东世家的汇聚地,这两地连接起来,李世民就算是用脚指头去想,都知道里面会发生多少故事来。
“这件事情朕会先去让人商讨,你可以派人先去勘察这一地地形,什么时候开工,等到朝廷做出决定再说!”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到底做出决定对李泰道。
“遵命!那青雀告退了。”李泰见自己的目的达到了,便是跟李世民告退。
李世民点点头,挥挥手便是让李泰离去了。
不过想着李泰所说的事情,倒也是很快招来了房玄龄,杜如晦,岑文本,以及长孙无忌。
正常的行政任务不需要去找长孙无忌,但现在关乎联通长安到洛阳的驰道,这件事必须要联系长孙无忌。
而房玄龄出身山东临淄,算是关东世家的领头,至于什么五家七姓,这些家族清贵归清贵,但至少在李世民起家的元老陆陆续续退出朝堂之前,他们也抬不了什么头的。
李世民沉声道:“青雀于刚才向朕提出了一个计划,打算在长安到洛阳间修建驰道。
以方便洛阳的物资运输到长安来,当然长安向关东地区传达政令的效率也能得到强化。
所以朕召集了诸位前来商议,商讨这个计划是否执行,如何执行!”
长孙无忌听着李世民的口气,明白李世民很是意动的。
毕竟修路这件事情虽然很消耗钱粮,但道路修建成功之后,所带来的利润也非常丰富。
别得不说,单单是李泰治理的河南道,今年税收怕又是能够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