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
马帮再次进山,带着碰柑、竹、桃、李、杨梅等易于移栽的树苗,再收购山里的竹木器、腊肉、动物皮毛……粟英有些日子没有去静江府仡伶药局,这次要跟随马帮出山。邓紫光打算晚一个月从浔江、融水,打开水上运输之路,也就不与粟英走一路。 大批树苗分到各寨,但各寨明显没有种公树的热惰,引起了邓紫光关注,便找粟汉尧商量,粟汉尧想了好一阵才说:把树苗卖给家中有劳力的或愿意种的,等明年长活了,又买回来。如何? 邓紫光听了不好答应。九娘庙后面的女林长得最好,那是跟着夫人学养蚕的女人和孩子们种下去的,并且坚持施肥、护理才长成林的。为什么这些大男人不如养蚕的妇女儿童呢?经过番深思,邓紫光确定以分成制种树,成材三株树,有一株归种植者,一株归各寨,一株归招抚衙门。果树收果分成也按以上三一分。经此一调整,树苗迅速被各寨的寨佬们分光了,根本不需要邓紫光再去操心。 从山上回来,赵媞和艾草过来叫邓紫光去吃饭。邓紫光考虑夫人那孤儿寡母的,虽然有檀公公,可毕竟还是有涉大防,便推说有几日没有在家看书了,今天就在书房里看书。艾草听了,连忙给邓紫光将书房烧上炭火和水,在床上铺上厚实的铺盖,又挑了两桶水放在书房外,以备邓紫光自己烧水洗漱。 艾草忙碌时赵媞跑回九娘庙中,将食物用藤盒提过来,才与艾草回九娘庙去了。 金米与粟英进城去了,邓紫光独自一人,得清静了好些日子,每日读书,写写读书心得和故事。邓紫光的书房中,相当一部分书是前朝士绅笔记体,数量达上千册之多。为了保证书房里的干爽,邓紫光吩咐要经常烧上火以驱潮气,自己搬到书房中去住也就结省了另起炭卫的费由。 粟猛送来一车过节时人送来的年货,有从山上猎获松鸡,野猪,桂鱼,还有一大碗油炸马蜂蛹,邓紫光想着九娘庙里的孩子们平时吃肉少,便叫粟猛蜂蛹和牛车直接送去九娘庙去。粟猛道现在九娘庙已不让男子入内了,自己只能送到后门。 这本就是邓紫光的安排,以免外人窥觊。邓紫光与檀公公把车上的东西卸到库房,看见姑娘们踩着织机正织着素绢。邓紫光来了兴趣,坐下来看着赵媞艾草的指导下飞梭,蹬踏板,打梳。艾草说以前山里织布只有腰机,或者小幅的踏板织机。是夫人让人做了大幅面的织机,现在大家还在试用,如果能织成合格的绢,就可以推广到各蚕妇家中。 赵媞补充:原来卖生丝,每个工只挣十多文。如果织成绢,按每匹千五百文计,每工达四十多文。如此一来,女人们也可以象男人一样挣到钱了。 看见艾草灵巧的手上带着两个漂亮的银镯,十分引人注目。而赵媞一双手没有任何饰品,想是夫人低调,不愿再涉浮华,可委曲了她女儿。想到这邓紫光夸媞姐儿会读会算,还会桑织,以后一定是你娘的好帮手,谁家娶到你就福气了。 赵媞说我早就是娘亲的帮手了,等我长大了,我做你的帮手好不好? 邓紫光道好呀,等你长大了,就让你出山去管事,挣钱照顾好你娘亲。 赵媞:一言为定。 话没说完呢,邓紫光已将一颗蜂蛹塞进她嘴中。 赵媞含混说:娘说了,天气暖和,让大家出去看人家织各花纹的绢布,还有学习如何染色。我们现在只能织成平纹布和斜纹,以后我们应织成回形、菱形、云形。 邓紫光心中一动,想着以后有了更多的丝和销售,甚至收周边的县丝,做几百张机子建一个绢纺场,开到静江府去。请最好的师傅,织最美丽的绢。 正在愰忽间,听得赵媞问紫光哥哥,古人是怎么发明用蚕丝来纺织的呀? 邓紫光便顺口胡诌道:先贤本以皮毛、树皮和苎麻为衣。发现蚕蛹能吃,可取蛹并不方便,需要煮熟后分解蚕茧,在分解蚕茧时发现其丝三千尺,抽出丝来,用石锤吊起来可纺成纱线,于是用这样的纱线代替了原来用的苎麻,织成了美丽的丝绸(注:本段内容见于《中国古代纺织与印染》),于是故事里就有了会织布的都是仙女呢的说法仙女的讲法。 邓紫光说着,一边将蚕蛹塞给赵媞。刚好夫人进来说一会就不见你们,原来在这,肚子不饿吗?一起去吃饭了。 餐后与夫人闲聊。夫人道:你那小双是如夫人还是侍女呢? 邓紫光:一来没有行大礼,二来她原是乐户,算待妾吧。 夫人:我见你们并不是夫妇相随的样子,还不如放还人家为好。 邓紫光侧头想了一下说夫人说的是,容光斟酌几日。 夫人:媞姐儿识字是在家中学,算数我也只能都些简单的。年后先生们来了,小学也搬到抚衙来,我想与你商量一会,每日让这些姑娘们也去学两个时辰,早上下午各一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