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东边日出,西边雨》③ 窗外,朗月空山,柔波油油,燕暻的笛声,悠扬空灵的,像是一阵雨,一阵风,一团雾,随风漫过宽广的河面。 揉碎在满船星河里。 “素瑾,我不想去徽州了。我想回京都。” 素瑾蹲下来,扶着琬儿膝头。 “为什么阿?” “在宫里时,郡主,不是常与奴婢念叨徽州的么?” 琬儿,飞快擦干腮边的泪水,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 “我不知道。也许,是近乡情怯?我不知道。” “我心里乱的很,每天都在做噩梦。” 素瑾闻言,也是心酸透骨。 “郡主,别哭了,这半个月,您怕是把一辈子的眼泪都流干了。” “大人夫人在天有灵,不知道得多心疼阿。” “不哭了。不哭了。” 琬儿点点头,哽咽道: “等我成亲了,就托韩嬷嬷,给你找一门好亲事,陪一笔厚厚的嫁妆,风风光光,送你出嫁。绝不让任何人,敢轻慢欺负了你。” “奴婢不嫁人。” “奴婢哪也不去,奴婢一辈子陪着郡主。” 素瑾,紧紧抱着琬儿。 “奴婢,哪也不去,奴婢离不开您。” “说什么傻话。” “你一个女儿家,父母兄弟,都不在了,要是不嫁人,脱了奴籍也办不了户籍,没有户籍,就不能买房置地。” “你懂不懂阿?” 说着说着,琬儿又哭了。 “你我虽是主仆,胜似姐妹。从前,我自己都按行自抑,寄人篱下,又怎么,照拂规划得了你?” “而今,我要嫁人了,能做主了,自然,得为你好好筹谋一番。” “如果,如果非要嫁人。” “那您就托韩嬷嬷,给奴婢,在通州大营当兵的厉害,找个好人罢。这样,即便奴婢嫁人了,还能住在城里。” “逢年过节,也能去看看您。” 琬儿却不这么想。 “当兵的都是粗鲁人,不会疼人,长期两地分居,也顾不上家,哪有,庄户人老实忠厚,踏踏实实。” “好容易,从宫里出来了,我不想,再让你过那种,提心吊胆,神劳形瘁的日子了。” “可,可奴婢舍不得您阿。” 燕暻的笛子,吹了一曲又一曲,直到溪山月色,都变成了笛色,直到天地变色,下起雨来。 这夜的雨,断断潇潇,下了三天都没晴,上游,则已经连着下了七天的雨。 船队怕遇到涨水,发生危险,便停决定原地休整,避避风雨。 好在,石壁镇是个人杰地灵,物产丰饶的好地方,哪怕呆再久,也不至于无聊。 也许,是因为燕暻帮忙,分担了许多公务,也许,是这岚风佳雨,山寺晚钟的人间胜景,真的可以治愈开解人心。 大家发现,最近,瑄王和王妃的关系,明显亲热了许多。 夫妻俩,每天同居同寝,红袖添香,雨小的时候,还会手拉着手,在附近的河堤上散步。 人心,有时就和这天气一样,‘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江南阴雨连绵,北方却是异常干旱。 京都,已经闷了大半个月,还是滴雨未下。北方一共十一个州,就有七个州遭了灾。 其中,庆州,骞州,同州,三州的灾情最严重,甚至,出现了旱极而蝗,粮食绝收的险情。 靠近水源的地方,农民还能引水救苗,保住三成收成,否则,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地里的秧苗,一点点黄了,枯了,荒成一地杂草。 却也是蝉喘雷干,杯水车薪。 储水层低的,灾情严重的,一瓢水下去,等太阳出来,温度一蒸,秧苗就像汆了水的豆芽,彻底熟了。倒不如不浇,也许,还能保住一成。 去年,一整个冬天,都没怎么下雪,虫蝗病害,已经防不胜防,六月七月又持续干旱,西北旱灾,燕王也不是没有预判。 早在七月初,就向全国发了邸报: 敦促北方各州充盈官仓,审计罚赎,播药除害;并以中央朝廷做担保,火速从江南各州,调粮筹粮,以备荒年; 鼓励地方士绅殷户,兴修土木,建社谷仓,以工代赈;未受灾的地方,在兴修水利工筑时,要优先吸纳青壮年灾民,鼓励移民就粮,开荒垦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