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La Land(二十三)
点头致意,“至于我的灵感来源……这可能是个很长的故事,我尽量简短点讲。我妈妈在媒体行业工作,通过她,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经常在一些电视节目的后台闲逛。你们知道小型电视节目组往往其实就只有几个固定员工,他们跟电视网出品的大型节目对抗的方式就是在选题上下功夫,越抓眼球越好。突然有一天,我的戏剧老师要求我写一部能够以最低预算实现的90分钟剧本,我立刻就想到了那些电视台工作的方式。” 乔琳说到这里时耸了耸肩,“尽管我非常怀疑她是否真的相信我能写出符合她标准的剧本,但是她真的非常严苛,所以我想写点能把她吓一跳的东西。这时候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第一次读到《罗杰疑案》时的感受,还有什么会比一个不可靠的叙事者更能让读者从椅子上跳起来呢?” 观众好奇地追问:“你的老师从椅子上跳起来了吗?” “好吧,”乔琳无奈地挑着眉说,“她要求我重新去看《罗生门》和《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她是个电影理论方向的博士,我可能挑错了挑战对象。” 在场熟悉电影史的观众都笑了起来。乔琳提及的这两部电影分别是日本导演黑泽明在1950年上映的电影,以及1920年的德国无声恐怖电影。这两部影史经典分别贡献了“罗生门效应”和“情节转折”这两个经典的创作概念,最大的共通点就在于向观众示范了目击者和镜头的叙事本身实际上并不可靠,他们可能会撒谎、掩盖或者无意识地歪曲真相。 等观众们的笑声些微平复一点后,乔琳才笑着继续说:“在这些前辈的经典创作之上,我不得不一直思考到底什么样的叙事诡计才足够有趣,又不至于老套或者不切实际。那之后,我意识到我身边到处都是这样的材料——人们总是更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对吧?相片,录影带,以及在这些材料之上的终极媒体形式——纪录片,我们相信自己从中看到了事情的真相,眼见为实嘛!” 乔琳喝了一口水后耸了耸肩,愉快地说:“所以我为什么不跟观众玩个游戏呢?让我们来拍一部真正的纪录片吧,一次真实谋杀的纪录片!告诉我,你们享受这个体验吗?” 观众席上立刻有人大喊:“是的,我们很喜欢!” 乔琳立刻笑着回答:“很高兴为您服务!” 接下来的提问里有观众问到了她的个人身份,显然人们都非常好奇是什么让一个摇滚明星突然跨行拍起了电影。 “这个嘛,老兄,”乔琳抿了下嘴,化用了凯撒的名言“我来,我见,我征服”回答说,“我想,我能,我就在这儿了。” “所以你目前有下一部的创作计划吗?” “这个嘛,钱一直是个问题,你们能从这片子就看得出来,”乔琳在观众的笑声中无奈地摊了摊手,“不过我确实有一些计划了,也许会完全吓到大家。” “仍然是惊悚片吗?” “不一定。我不准备在这里剧透!” 整个映后环节就在这种欢快的氛围里结束了。年轻导演和热爱电影的观众们在这种环境里的交流都很放松,毕竟大家都是冲着电影来的,这让对话变得简单多了。 放映结束后,一些观众留下来希望能跟乔琳握手或者要个签名。乔琳很耐心地把这些愿望一一满足,甚至还跟很多观众拍了不少用于留念的宝丽来相片。保罗一直在旁边微笑着望着她,安静地等着。 等她回到他身边时,他轻声说:“恭喜你,甜心,他们喜欢它!我说过的,你做得很棒!” 乔琳紧紧挽住他的手臂,笑着说:“谢谢你,baby,我现在非常高兴,我根本没法形容这种心情,跟我们推出了第一张专辑时差不多。” “你值得这一切,”保罗低头在她额头上吻了一下,“你本身就不可思议。” “谢谢你,保罗,”乔琳仰头回吻了下他,“你得知道,你也是如此。” 两个人刚刚离开剧院没多久,路上就不断遇到一些认出他们的同行和观众。这些人都很友善地祝贺他们,偶尔攀谈两句,这让乔琳觉得很快活。 可等到她回到酒店时,她才惊讶地看到了一个本不该出现在这里的人。 “阿方索,你也是来参加电影节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