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布衣首辅 > 第三百一十三章 震惊的郑尚书

第三百一十三章 震惊的郑尚书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么说来,您是不反对推行新钞了?”夏舒很高兴,因为皇帝提出重印新钞时韩谓为首的内阁并不赞同。

他们认为太时间和金钱,而且风险很大,甚至举了多个历史上的案例来证明,让皇帝很郁闷。

“推行新钞我不反对,否则也不会在辽地设立皇家银行了。”李丹笑笑:

“今年辽宁全境工商、海关税都采用新钞,田赋、口赋和力役银,则由城镇居民和农民自选缴纳形式,可以是单纯实物,或者全部用钞,也可以两者结合。

不过就我所知,新钞到农民手中后,许多人舍不得使用,称之为‘龙票’,珍惜收藏。

所以城镇税收会以龙票为主,乡村只怕还是实物居多,要做到全用纸钞还有待新钞进一步发行,流通量持续增加之后才能实现。

临走前我们曾经做过估算,今年税收,新钞当占四成左右。到明年争取提高到半数甚至六成。”

“这样看来,新钞在一地推行尚且需要三、四年,若要做到全国通用,恐怕时间会更长?”夏舒皱眉。

“不仅推广开来要的时间更长,而且准备时间也长。”李丹介绍了辽宁发行新钞前一年半的准备情况,不过他又说:

“当时是由于没有经验,本着没摸石头过河的态度,一点点试验。

而且纸张、印刷技术、防伪技术、油墨、裁切打包、运输和储存都经历了多次演练和技术提升,这方面着实费不少!

在这期间还培养了两百多专业的技工、匠师和管事。光是前期做准备就耗费四十万两!”

“这样多?”夏舒咂舌:“可这钱从何而来?”

说完指指桌上的龙票:“这些我能带回去给陛下瞧瞧不?”

因为往年实行的都是边镇体系,税收就地转化为军队支出不存在上缴国库之说,今年是

通州如建仓按五倍计算,也就是约六十万两上下。

所以对于建仓我们很熟悉,也有具体可行的方案和擅长于此的工程队。只要大人决策,我们一定全力以赴!”李丹说完微微向个头比自己矮的郑寿弯下腰,低声说:

“当然可以!”先前李丹已经送过票样给赵拓,不过他知道夏舒既想拿了去当道具,同时也是出于喜欢,他想想乐得做个人情。

皇上在成立辽宁行省时,下旨税收的四成由地方自留,上缴国库部分就应该是……。”

“不高,因为辽宁只收田赋,丁口、代役都算在田赋里面了。另外皇上特旨辽宁一百年内不得加赋,即便田亩出租,租金也不得高于收成的半成。”

“哦哦,那咱们正好同行!”郑寿主动相邀。

不过皇帝没让他在家清闲几天,在李丹刚好和两位夫人(其他人还在回来的路上)亲热了各两天后,旨意便召他入宫议事,议题正是:新钞发行与皇家银行筹备。

郑寿目瞪口呆,走了二十几步才问:“这还是有十二万顷地没有收税的情况下?”

“呵呵,陛下天恩呐!”郑寿说完拿眼看李丹:“老夫执掌户部,对泽东你推行新钞法可是件大好事啊!

因为老夫对纸钞乱象,以及钞、币之矛盾已经头疼了五、六年,苦无解决之法。

“那还要仰仗老大人的支持!”李丹谦逊了一句,心想这家伙急不可耐地向我表态,看来是想把这事的主动权拿到户部去。

“我这次回来正要向老大人征求意见。”李丹说:

“新钞和银行业务的开展的确与户部息息相关,不仅可以使户部的重要性更加显现,而且有助于下一步税收改革。”说完便将辽宁用新钞收税的事说了。

既然内阁诸位说印钞会有诸多麻烦和问题,那我们就去想为何出这些问题,及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因为有问题所以就不做!

郑寿惊讶地问:“如果用新钞收税,而辽币目前只能在辽宁一地通行,那么辽地的税款如何向户部结算呢?”

“大人,以东宁仓为例,我们建设新廒四十栋,整修旧廒二十六栋,建设新粮仓四十八栋,整修旧廒二十四栋。全部用了七个月时间,耗资十一万三千两。

李丹又加了句:“而且老大人可能不知道,克尔各部大败之后,我们获得了七十万匹马、十八万头牛,骡驴也有数万头。

“大人放心!”李丹摆摆手:“如果内阁同意,钱可以由辽宁负担,自今年的税款中出。那边可以派员勘察地点、做出规划和预算,待户部批准即由辽宁银行拨款实施。”

他从顺袋里逃出自己的笔记本,打开一页找到那数字:“七十六万八千两!大人你看,绰绰有余,说不定还有富余可以把仓城也建起来。”

我们用这种办法已经使七成的农户拥有牲畜,他们无力饲养的,银行可以提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