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布衣首辅 > 第二百六十六章 幕僚北上

第二百六十六章 幕僚北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随着使者到来,翼龙卫派出的“迎密云公主”的骑兵队在一名百户带领下与车驾在庐州府会合,队伍里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经过巢湖的时候遇到一伙湖匪打劫客商,被李铁刀上前驱散并活捉了头目。

结果当日傍晚这支湖匪的大头领听说此事上门来讨人,发现对方是官家的车队,便自缚于营外求见。

交谈中李丹得知此人叫焦同,诨号铁鞭书生,居然是个被诬偷窃,求告无门最后不得不杀人,背着老母带着幼弟躲进湖里的秀才,于是起了恻隐之心。

其弟是个十七岁的混小子,被抓了才知道天外有天,吓得抖成筛糠般。李丹严厉训斥了这小子,然后转身告诉焦同:

“要放你弟弟可以,得依我三件事:队伍接受招安改编为庐江县湖西巡检司的巡丁,负责维护湖西治安;

我派人来给你做教官,按我青衫队规矩训练和改编,三年后教官撤走。”

最后一条是焦同跟着队伍上庐江府出首,由李丹亲自作保请知府减免,然后他留在李丹身边做三年书办。

焦同答应下来并在议定书上画押,然后回去辞别母亲成了李丹随从的一员。

队伍里多了个“山大王”引起定王随从们的侧目,也频频招来侍女们偷偷撇来的好奇目光。

当李丹去向定王和公主问安时,密云微笑着告诉他:“你收的那个山大王,据说白白净净一点也不吓人啊?”

李丹说没问题,他心想不就一个涿州、一个密云嘛有什么去不得。倒是很奇怪,为何皇帝喜欢把自己的兄弟姐妹全封到顺天府去呢?

“千岁可知古代圣贤有句话:仓廪实而知礼节?”

“圣人所言不仅仅指的吃饱肚子,而且还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真理:

“千岁还是先划出一部分,这样与老办法耕种的结果相比较才能体现出差异。”

此人之常情也,比之一掷千金修园林、买金玉古玩来说,称不上得陇望蜀吧?”

所以,说一千道一万,没有谁会饿着肚子去比较当今与前朝,百姓只会想明天、下个月孩子们的口粮如何着落?

即便是海外诸国,如果天朝没有富余物产拿出去和他们交换,让他们也能穿丝绸、品尝清茗,从圣贤古籍中获得道德与礼节的认识,那么即便儒生们做再多歌功颂德的诗篇,他们又怎会心服口服地不远万里来朝贡、参觐呢?

比如北方土地单薄、亩产量低,那么我们就要设法改变农民广种薄收的劳作方式,增强地力、采用轮作,选种育种、增加亩产,从海外引进新的物种,丰富食物种类。

几人听说李丹有信使到,立即赶来。李丹走时定下规矩,武事以梁明山为主,商事以韩安为主。所以梁明山一侧坐的都是团练在职的人,商团的都在另一侧和韩安坐在一起。

“好,那就先给你五千亩!”

譬如南直隶和江西,每亩可产二百斤,北地达不到,甚至甘凉只有这个数字的半数。

能说服他一起上路,这孩子定是许他什么特别的是由了,不然哪来这么大吸引力叫他能放下自己那些书本哩?”引得大家笑了阵子,小钱氏又随口问及杨大意等各人情形近况。

“那……南方如此富庶,怎会也有流民?”密云不解地问。

李丹接着说:“上古诸王定礼,为的是让人们依照这礼各安其分、各司其职,所谓上下尊卑即是为此。

“就像焦同,他还是秀才,家里的土地要供养父母、兄弟本来并无问题,但他要读书就不能当一个劳力,而需要去聘用他人代为劳作,这样一来家里底子就薄了。

李丹将焦同家如何被当地豪族逼迫变卖祖产,他因不从被人诬以盗窃古籍之名,其父气死,焦同越狱而出手刃仇家躲进巢湖,受众人拥戴成了“山大王”的前后讲了一遍,引起兄妹俩的唏嘘感慨。

这两种人可不是自由农,千岁恐怕还需要一套管理办法,让这些人提高种田积极性和采用新办法、新工具的积极性,不是简单的奖勤罚懒。

在白马呆了一天,向太夫人(钱姨娘)、两位夫人和一位姑娘(恍儿)汇报了路上经过,略过了李丹嘱咐他先不要外传的某些细节,不过还是让众人十分担心。

“那倒不一定,且根治流民也不是一道旨意那么简单的。”李丹回答:“凡事要先通过格物找到原因,然后再决定如何入手具体操作。

“诶,这孩子真是,走在路上怎还会遇到劫匪,看来江北也不甚太平啊?”小钱氏说,不过她也知道只要到了庐江和自家父兄接上头,后面的事情应该会容易许多。

“我本以为天下歌舞升平,谁料这次出来才发现远不是这样。就看有多少人丢了正经生计逃去做匪人便可以知道,‘盛世’这两个字不过是在文人的嘴皮上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