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众谋议重建
仁也实行集资和委员会管理办法)给青衫队使用。 当周知县听说他们要在一个月内建好这座大桥,惊讶得合不拢嘴。李丹笑着告诉他: “周知县不必如此惊讶,许多材料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正在运来贵县途中。贵县需要协助的是辅助劳力,比如挑土、搬运这类活计。 我部工程科将按工时、工量发放筹码,参与的劳力凭筹码可以换取粮食、肉类、副食、布匹、盐酒茶酱等等。 这样,在朝廷赈济和乡绅捐输到达之前,多少可以缓解城内粮食压力。” “贵部真乃本县百姓再造父母,下官这里代民众先谢过了!”周知县匆匆看过库藏,深感绝望,李丹却给他指出了条解决的路子,如何不大喜过望? 心中一激动,竟忘了自己还穿着官服,起身就要下拜。李丹连忙拉住,说你是上官岂能拜我乱了尊卑,他这才发现自己失态了,很不好意思。 “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李丹摆手: “贵县这样情形我们早已料到并做了准备。只是情形比想象更严重几分,却也不打紧,再加些码就是了。 只要乡绅们乐于以钱粮入股,很快便可以得到缓解。我们要做的,不过是帮贵县撑过前边最难的这十天!” 周知县听了连连点头,表示自己一定配合推广这个出资入股的办法,尽快让乡绅们动起来。 周歆听了则表示自己先带个头,当场表示愿意拿出一千石粮和三千两银钞入股。李丹大喜! 大家又议了下青衫队的扎营地点,以及明日官军入驻后对全城的接管和驻扎事宜。周知县便力邀李丹住在县衙,他只有一个仆人,后衙大多还空着。 李丹笑着谢绝,说:“我今日住这里,明日赵大人来了可住到哪里?”说完看看周歆。 周歆是个聪明人,立即说:“不如大人住到草民家里,房舍虽不多,几间书房、厅倒还是有的。”周知县在他家住过当然知道,马上表示同意。 “那好,就先打搅敬安几日。不过最近几天事务颇繁杂,只恐对贵府多有打搅。”李丹说着扶了扶双插(他的刀转赠朱祁镇了): “最好你安排个离门口近的房间,省得我们出来进去扰你不得清净!” “都巡检,你看我是那好清净隐于市的人么?”周歆笑着说:“请放心,我周家族学就在隔壁,与本府有一门相通,另有正门朝着街上。 大人若不嫌弃,我命人先将族学搬到学宫(县儒学)借住几日。打扫干净了族学请大人驻跸,如何?” “也行!”李丹听他说要借县学的房子给自家族学,并且说得轻松如意、冠冕堂皇,还是当着知县的面,心里纳罕他在安仁竟有这样的势力。 不过还是欣然同意了:“那么咱们就去看看,合适的话就订下,如何?” 于是和周知县、李著等分手,周歆带他们往前走了一段,朝左边一拐上了信州道,再往西走来到一个门楼前。 回头一看,大门正对一条街笔直朝北。周歆笑着告诉:“往那就是财神庙了。” “哟,不得了,你家大门正对去财神庙的路呵?”陆九脱口而出,众人都笑。 周歆指着旁边的街道拐角:“那条巷子进去便是我家族学。” 李丹便往那里走,边走边问:“君本族在县内人口很多么??” “周姓在本地人不算很多,但城内外加起来也有七百来人。”周歆回答。 “不少嘛!”李丹笑道。整个安仁账面上也就三万多人口,建国才五十余年人口隐匿情况并不严重,如果把大户隐匿的奴婢按两成算,总人口也不到四万。 所以李丹听说他家人口便觉得不少,算本县的大家族了。 “我家人口占本县比例并不大,不过……大人你可知,本县商税的一半来自我周家??” 听了这句,刚走进大门的李丹站住脚,侧脸看了下开门的老仆,笑着问:“这里平时住着几人呐?可有学生也住宿的??” “回大人话,这里只有草民和先生,平日有学生三、五人住宿,现在只剩下一人了。”那老仆恭敬地回答。 旁边周歆告诉李丹城被占领后坐馆的先生回家去了,故而只有那学子尚在。 “别人都走了,他为何不走?”朱庆奇道:“难道这学子不是本地人??” “朱参事还真说对了,这学子家在梅港,故而不方便回去。”周歆知道朱庆是司务科的参事,连忙拱手答道。 “梅港的跑到这里来求学?殊为不易!不若大人叫他来见见,也是一番勉励的好意?”朱庆忽然想起前阵李丹叫人查访的那个梅港胡家的小神童来,立即大声提醒。 正在教室里四下打量的李丹顿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