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 考题……变了
迅速翻页,寻找另外一处之前也记起的古文填空……算了,不填空了,大题,那道《包工身》选段的大题。 再翻。 然而,《包工身》也没了,本来的位置上,是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选段。 呆呆看了一会儿,虽然吧,很快反应过来,这道《故都的秋》,恰好也在习题册上做过,但,苏杭还是感觉有些无措。 计划中语文至少保底的20分增益,以及,其他各门课程的先知考题。 我的重生福利啊! 大概率,都没了! 苏杭也很快想明白怎么回事。 记得有个词,叫‘蝴蝶效应’,细节上的微末扰动,就会影响全局。 于是,往前推。 自己是6月13日回到这个时代,距离期末考试13天时间,那些日子,很可能正是期末试卷的拟题阶段。 这又不是高考。 自家学校的期末考试,试题当然是自家老师来出。 而那几天,自己这只‘蝴蝶’,连校长都‘扰动’了,更别说各位老师。 然后就是现在。 苏杭很后悔,强烈后悔。 早知道,就应该悄没声地苟着啊。 现什么现! 那么一折腾,至少稳稳的一两百分,没有了! 无措、后悔、纠结、彷徨…… 当听到监考老师可以开始答题的提醒,苏杭又怔了一会儿,才做了个深呼吸,努力调整心情。 既然如此,有多少本事,就用多少吧! 大不了,下次再来。 反正,自己已经改变了化肥厂那边的事情,父亲工作有望恢复,也不会再有曾经的某些隐患,何况,接下来的暑假,乃至以后,自己也能做很多事情。 打定主意,苏杭呼了口气,拿起一旁的圆珠笔。 重新翻到之前,还是打算先做第二道的成语挑错。 迅速浏览。 第一组,看了两遍,没找到错误,苏杭又有些慌。 转向第二组。 轻松抓到。 插科打诨的‘诨’,这里用成了三点水的‘浑’。 第三组,委曲求全的‘曲’,用成了‘屈’,这个太容易了。 第四组,群英汇萃,这个有些难,但苏杭还是轻松找到,因为在之前的习题册上遇到过,‘汇’字错了,应该是‘荟’。 选‘A’。 填上答案,苏杭转向第一题,拼音挑错。 同样要求选择拼音全对的一组。 稍微看了眼,一时间不知道有没有原题,就觉得非常熟悉,因为‘A’、‘B’、‘D’三组的错误之处,在苏杭眼里简直一目了然。 因此选‘C’。 再次填上答案,苏杭想了想,转向刚刚的《故都的秋》阅读理解。 这篇课文选段附带三道题。 前两道与习题册上一样,最后一道也只是略微调整。 苏杭稍稍确认选段内容和问题都没有太大偏差,重读了一遍题目,就开始写下记忆中的标准答案。 总计12分的一道大题,不到五分钟就已经搞定。 语文考试时长是150分钟,相当于平均一分钟回答折合1分的题目。 这下就省了至少7分钟。 回答完这一道,再看另外一道古文阅读理解,《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一段……这个,印象更深刻。 同样的三道题12分,苏杭这次用时更短。 这么流畅地答完了几道题目,苏杭感觉自己的心情已经放松下来。 好像,没什么难的。 于是没再急着继续答题,而是转向了最后的作文。 按照语文考试惯例,60分的作文题目,要留足一小时的时间,还要提前阅题,提前构思。 作文题目很简单,两个字,‘故乡’。 看到题目,苏杭记起,这一次……倒是没变,曾经应该就是‘故乡’。 只可惜,因为当初的印象太浅,提前没能想起来。 不过,显然适合写成抒情文的一个题目,对于重生前多年在外打拼习惯背井离乡的苏杭来说,倒也容易,转眼已经有了诸多感悟,以及一些可用的诗词、名句等素材。 迅速将灵感记在一旁的草稿纸上,苏杭分了一点心思偶尔构思,更多注意力重新转向前面的试题。 最终,除了选择题,其他全部都使用了工整小楷进行答题的情况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