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斯洛伐克共和国
的首府,也是斯洛伐克最大的城市。面积368平方公里,人口43万(截至2019年3月底)。 布拉迪斯拉发位于多瑙河畔,邻近奥地利和匈牙利。2018年平均气温11.8℃;最高气温37.9℃;最低气温–15.4℃,年均降水量400.3毫米。 布拉迪斯拉发离维也纳只有60公里,搭电气火车去维也纳,只需一小时左右。布拉迪斯拉发是斯洛伐克共和国的政治中心,是总统府、国会、政府所在地,也是文化中心,这里有大学,博物馆和歌剧院。该市在历史上曾经长期使用德语名称普莱斯堡(Pressbur),而且曾经受到日耳曼、捷克、匈牙利、犹太和斯洛伐克等各种民族的强烈影响。从1536年到1783年,该市是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匈牙利王国的首都。布拉迪斯拉发拥有许多斯洛伐克人、匈牙利人和德意志的历史人物,19世纪的斯洛伐克民族运动也以此为基地。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246名。 国家象征 国名 斯洛伐克国名“Slovensko”意即“斯拉夫人之地”而Slovensko源于古斯洛伐克语中的Sloven/Slovien;另有两个中欧国家,斯洛文尼亚和斯拉沃尼亚(Svonija)的国名与斯洛伐克同源。在中世纪拉丁语、德语或斯拉夫语系某些史料中,同个词汇亦可指代斯洛伐克人、斯洛文尼亚人、斯拉沃尼亚人和其他斯拉夫民族。有种理论认为,在13和14世纪之间的斯洛伐克人受外族语(即捷克语“Slovák”)的影响,进而形成新的民族自称。这也间接影响斯洛伐克男性的名称指代(即Slovak),而斯洛伐克女性则保留着古斯洛伐克语的Sloven词根(称Slovenka),其国名也仍称为“Slovensko”。 目前,大多数的国外翻译都引自1291年后的史料记载,即那个被捷克语影响的新词“Slovak”;比如德文翻译为“Slowakei”、法语翻译为“Slovaquie”,包括中文也翻译为“斯洛伐克”。在中世纪拉丁文史料中,关于斯洛伐克提及有多种不同形式的名词,目前已知使用的变体包括但不限于;Sv、Svonia或Svoru等。而在十五世纪的德语史料中,斯洛伐克人居住的土地称之为“Wdennd”或“Wdishennden”,而在16世纪首次出现“Slowakei”以及“Schlowakei”等。 国旗 斯洛伐克国旗启用于1993年9月2日。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由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白、蓝、红三色。旗面中心偏左侧绘有国徽图案。白、蓝、红三色为泛斯拉夫色,也是斯洛伐克人民喜欢的传统颜色。 国徽 斯洛伐克国徽为盾徽。盾面为红色,周围镶有白边,盾面下部是三个蓝色的山峰图案,其上为白色的双十字标志。蓝色山峰代表斯洛伐克的最高峰——塔特拉山主峰,海拔2655米的格尔拉赫峰。双十字符号是信奉天主教的象征,表明了斯洛伐克人民的宗教信仰。 国歌 《塔特拉山上的暴风》 歌词大意:塔特洛山上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兄弟们,要坚定,狂风暴雨会停,斯洛伐克会醒。兄弟们,要坚定,狂风暴雨会停,斯洛伐克会醒。斯洛伐克属於我们,它沉睡至今。雷和电,把它来惊醒,教她振作生命。雷和电,把它惊醒,教她振作生命。 国树 椴树(TiliatuanSzyszyl.)是椴树科、椴树属的植物,是中国珍贵的重点保护植物。高20米;树皮灰色,直裂;小枝近秃净,顶芽无毛或有微毛,叶宽卵形,聚伞花序长,无柄,萼片长圆状披针形,果球形,花期7月。分布于北温带和亚热带。有经济、食用、医用等多种价值。毛芽椴是其变种。 人口民族 斯洛伐克主体民族是斯拉夫系斯洛伐克人,共占总人口的81.5%,最主要的少数民族是匈牙利人,占8.3%,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东部。其他有斯洛伐克罗姆人(2.1%),捷克人(0.7%)、等。犹太人从战前的12万到今天只剩下约2300人。斯洛伐克的宪法保障宗教自由,65%的公民信仰天主教,7%信仰新教。斯洛伐克的官方语言是斯洛伐克语,属于斯拉夫语族。在南部匈牙利语也很常用。斯洛伐克人非常喜欢石竹花和玫瑰花,认为它们是幸福的象征,并视其为“国花”。 政治 政体 1993年1月1日,斯洛伐克独立,并实行三权分立、多党议会民主的政治制度,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相互独立,相互制衡。 总统 总统为uojiayuanshou,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