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清穿之嫡长孙他太难了 > 第 106 章 东迁青梅

第 106 章 东迁青梅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敢推广方便的简体字,生怕步子迈的太大,用不了几年就彻底把咱们的满语给搞没了,繁体的汉字也被人抛到脑后了,这些都是前人文化的结晶啊,若是消失了就太可惜了。"

听完胤祉这话,乾隆脸上的失望之意甚重,他执政时期可是十分重视推广满洲旧俗与满语的,看来他的努力收效甚微啊。

颗琰听得心中也是五味杂陈的,晚清的皇帝都不会说老祖宗造出来的语言了,你还能指望普通人会说满语吗?这不闹着玩儿呢?

谈到“失去”的话题总会比“得到”显得沉重些,看着乾隆皱成一团的浓眉,康熙也转动着手上的玉扳指叹息道:

“弘历,空谈这些传承之事其实也无用,朕相信如果清朝的结局是好的,而不是旁人提起清朝就联想到晚清那堆糟心破事儿,愿意了解清朝的后人,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就会尝试去了解清朝的诸多文化了,特意把这些告诉你也是想要让你莫要强求,把有限的精力放在你努力了就能改变的事情上,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时间宝贵,你还是继续往下说你对八旗生计做的事情吧。”

乾隆也知道自己汗玛法说的话在理,忍不住在心中长叹了口气,就抿着薄唇又紧跟着往下道:

“汗玛法正如朕刚才所说的那般,八旗人数到朕这个时期已经有些控制不住了,底下的臣子们频频上奏提出对八旗制度整改的意见,核心思想就一点儿,绝不能白白供养着他们了,故而朕下了狠心,要把这些在京城中只会当混子的八旗子弟给赶到东北

老家,让他们屯耕,建设龙兴之地。"

“你把旗人赶回老家种地?”

听到乾隆这远远意料之外的话,除了弘晞,余下的康熙一群人瞬间就震惊的瞪大了眼睛。乾隆点了点头,眉头皱的更紧了:

“是啊,为了让这些旗人到那边能生存下去,乾隆六年时朕曾派大学士到东北仔细调查,寻摸一处能安置旗人的地方,让他们迁到老家那边屯耕,既能稳固边防,又能在那边练习骑射传承咱们满洲的旧俗。"

“你最后选的什么地方?”

胤祺听到乾隆这话,下意识就想要盘手串,摸了个空才收回手指,看着自己四儿子好奇道。

乾隆抿了下薄唇,吐字清晰道:

“松花江东岸拉林河和阿什河流域的拉林阿勒楚喀地区①。”

“那地方倒还是与京城离得挺远的啊。”

心中有大清全境地图的皇阿哥们听到这个地名,不禁交头接耳的讨论。弘晞则满脸迷茫,在脑海中对着自己系统询问道:

【统子哥,乾隆说的是什么地方啊?】

【宿主,这地方就是后世夏国冰城的阿城区,在冰城的东南部。】回想了一下冰城所在的地理位置,弘晞也随即露出来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这一下子让那些游手好闲的旗人从富贵的京城挪到那般偏北、冰天雪地的地方,怕是很不容易吧?"

胤极拧着眉头担忧道。

乾隆点了点头:

“太子二伯说的没错,单单是前期准备就耗费了三年多的时间。朕给那些东迁的旗人们诸多恩待,每人到那边了最少可以分到三百亩地,还有各种补贴,给他们搬家的盘缠、帮助他们在那边无偿建造房子、分耕牛、打各种各样的家具,诸多好政策都往他们身上倾斜②。"

"为了能带个好头,在那边顺利扎下根,第一拨东迁的人,朕选取的大多都是权贵家族的后代,有咱爱新觉罗一族的,还有赫舍里、钮祜禄、佟佳一族等等,这第一波人到那边时,起初非常不适应,有许多人想法设法的往京城跑,朕心知绝不能心软,否则八旗生计会以极快的速度拖垮大清财政,故而又出台了更有针对性的三条铁律③:对于东迁的闲散旗人,允许其将家眷们都一并东迁走,擅自违令逃回

京城的只要被抓到就得砍头,而且那里地广人稀,朕破例允许他们骑马圈荒地、草地、林地,凭着这三条铁律,那群人慢慢的在那边住下来了,过了十年,此事才终于瞧见成效。"

“而后朕又分批次做了第二回、第三回东迁之事,整整盯了十八年才把大批闲散旗人移到了东北,助力龙兴之地的发展。"

“前几年在打下倭国后,朕又把一批旗人迁到了倭州,一是因为倭州盛产金矿、银矿,朕让旗人去那边监督倭人开矿,二则为的是用几代的时间彻底同化倭人,让其从内到外变成我华夏子民。"

"八旗生计这事儿朕做了大半辈子了,若汗玛法非得让朕说一说对八旗制度的改革心得,朕也只能说一是扩大兵丁数目,二就是将富余的旗人往人少但却极重要的地方迁移,总之得让他们动起来,不能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吃老本,被当成米虫被养废!"

“说来,这个过程挺艰难的,耗费的周期也很长,见效缓慢,而且迁移与异地安置都需要大笔银子,国库前期得有充盈的银两做支撑,让这些旗人能顺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