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国难
京都瘟疫已经有半月有余。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京都这些朝官再是心硬,民间却还是有知大义者。
听闻瘟疫传播一事,北居闲居民死伤无数,同胞手足堪堪惨死在京都脚下,如何叫众人心安?
医者自古便是治病救人,岂可望着疫情爆发冷眼旁观。
但奈何这京中聚集的郎中仁者,想要助力北居闲的人们却又只能是投路无门。
北居闲已然封锁,朝廷借着各种理由不让诸位接近。
自也是如此,京中百姓各种猜疑,北居闲瘟疫一事虽是闹得人心惶惶,但却又是兴起一股国难之风。
借着不知名的舆论造势,一段段传闻在北居闲外的京都传播开来。
巴彦水患,灾民四起。
瘟疫流窜,源起北居。
一方有难,四方支援。
听说京外医学世家王家老先生,古稀之年纪带领王家一众家丁,不顾朝廷反对冒险进入北居闲,在瘟疫区救苦救难、与灾民战斗在统一线,一时间受到北居闲灾民歌颂,成就一段佳话。
又有人传,这江南之州府的一位木工,听闻京都之难,连赶千里之距离前来帮衬,不日前为民请命鞠躬后已,过劳病死在北居闲中。民众歌颂赞誉,高歌远送英雄归去。
自也是留下一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句传承。
这传言四起,更多是在传闻这北居闲如何如何凶险,感染瘟疫的民众如何如何的惨烈,而事到如今事态凶险,却是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医疗支援。
尽管瘟疫区九死一生,但终有舍生取义者不顾凶险,毅然奔赴战区帮助灾民度过一劫。
京都人方然醒悟,不是没有人前去就难。
而是前去就难的人早早就出发,只办实事而不说多余的闲话,不抱怨朝堂的封锁政策。
大夏有大国,民众也有小我。
这加上裴阳叫姬峰传出的几句诗词,一时间那些医生不禁是羞愧难当,就是京都的文人才子,也是被此感染。
“神医手到病除,谁言人间不立丹墀!”
“行医虽无爵位,仁术必称英雄!”
歌颂医者,也是歌颂勇者。
裴阳需要医生进来,但区区只是京中郎中的力量,还是不可完全撼动舆论。
要做到民心所向,就是要拉起京都几十万民众的人心!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随着这些诗句在京都被人有意传播,一时间京都民众的一股热血报国之心被俨然勾起。
这一腔热血往何处喷洒,自然是北居闲地。
堪堪一日有余,这北居闲外聚拢了大批民众,先前那些被朝廷推脱的郎中医生,也是站在游行的队伍中。
民众的情绪一经勾起,就是愤慨着与门口守卫的官兵与衙役对峙。
“岂有此理!这国难当头,尔等官僚却还在袖手旁观!那一条条人命,可是要当作你们做戏的把戏?”
“这救也不救,帮也不帮,可是要看着我等大夏手足活活惨死在内!”
“放闸!你们不救,让我们大家伙进去救人!”
“放闸,让我们进去救人!”
裴阳给姬峰的文书造势中,已经很有意地避开朝廷在这件事中的不作为。
毕竟让朝廷在民间失信,对女帝后面的政策颁布有一定的影响。
但奈何文官一众的不作为,武官一众的冷眼旁观,加上女帝不积极的心态,让形势一时间看上去像是在救难北居闲,实则就是在追责朝廷不作为。
这是裴阳不想看到的,但也是他不得不做的。
如果有人假装看不见,裴阳就帮他们一把擦亮眼睛。
裴阳在指挥着人手搭建隔离区的时候,也是远远听见了街外民众的喧嚣,他清楚知道调动民愤容易,但平息民愤就是困难了。
北居闲的疫情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这每日增加的死亡数量,已经快成为一个不可控制的局面。
他可以解决人们的饥荒,却是解决不了北居闲流民对于死亡的恐惧。
但一具具熟悉的尸体在他们身前倒下,或许见过的死亡多了也会麻木,但那些一具具冰凉的尸体,不久之前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而大家,正是亲眼见证了这一死亡过程。
裴阳见着这一群人,从刚开始的满怀希望,已经渐渐变得麻木不仁。
北居闲被他分成了三个区域,在中心点的棚户区,几乎已经没有剩下活人。
裴阳走进去的时候,漫天的尸臭已经容不下人走动。
那成百数千的尸体,光是他们这些人手搬运,没有一个几天都是搬不完的,更别提还要一具具放入火中烧尽。
中心广场上,那些火中的尸体冒着焦黑的尸油,整个广场的石砖已经黑不见底。
姬峰的几个手下,倒是只有一些头脑失神,而老儒手下的一些壮丁,病得病、疯得疯,活下来的人之间已然没有太多交流。
三个区域虽是划分,但只是依靠病情的感染严重而划分出来。
处在最外围的区域,不是没有人感染,只是放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