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窦太后:我信不过皇帝
,正襟危坐,倾听申屠嘉答复的晁错,面上也逐渐流露出赞同之色,以及一起出现的羞愧之色。 曾几何时,晁错还曾建议天子启:与其一次逼反一家,倒不如把所有关东诸侯一起逼反,再一次性全部铲除,一劳永逸! 但在之后,看到申屠嘉这个武人出身的‘匹夫丞相’,在‘改进’《削藩策》的过程当中,所展露出的老练政治手腕时,晁错就已经意识到:比起申屠嘉这个‘匹夫’,自己,都还有不小的差距。 而现在,当申屠嘉这样性烈如火的人,却毫不迟疑的将所有功劳,归咎于天子启‘明见万里’‘未雨绸缪’,晁错更是无奈的发现:就连过去,自己引以为傲的‘忠于天子启’,在此刻的申屠嘉面前,都是显得那么的可笑······ 对于殿内众人的神情变化,申屠嘉却并没有太注意。 稍一止话头,顺顺鼻息,便继续说道:“再说这场战争;” “因为淮南系没有起兵,陛下也提前在武关有所防备,所以刘鼻、刘戊的行军方向,就只剩下函谷关。” “而除了刘鼻、刘戊的吴楚联军,其他的宗亲诸侯,却都无法作乱了。” “——齐系四王,被其他三位感念陛下恩德,而没有举兵的宗亲诸侯牵制;” “如今,陛下也已经派了将军栾布,前往齐地平叛。” “所以齐系,不足为虑。” “——北方的燕、代、赵,肩负边墙安稳,本该是重中之重。” “但代王刘登,是陛下的亲侄子,燕王刘嘉,也因为陛下的恩德,而没有举兵。” “有燕王、代王通力协作,边墙就不会出问题,匈奴人,就无法参与到这场叛乱当中。” “至于赵王,虽然有心想要反叛,但被陛下派去的曲周侯、公子非围困在了邯郸;” “在叛乱结束之前,赵王,根本无法走出邯郸城;叛乱结束之后,赵王,也会在王宫中死去······” 说到这里,申屠嘉终是长出一口气,面上严峻之色,也稍有了些缓和的趋势。 而申屠嘉接下来这一番话,更是直指这一次的吴楚之乱,最终被天子启、申屠嘉的提前准备,限定在了怎样的程度。 “北方的燕、代、赵不会出问题,匈奴人也无法南下;” “东方的齐系、南方的淮南系,不管有没有起兵,都被困在了各自的封地。” “所以实际上,这一次叛乱,只是刘鼻、刘戊的吴楚军队,和梁王的梁国军队、朝堂的关中军队,在睢阳城对战。” 安装最新版。】 “对于刘鼻、刘戊的叛军而言,只有先后攻破睢阳、荥阳、洛阳,并出现在函谷关外,这场叛乱,才会让天下大乱。” “但眼下的实际状况,却是连梁都睢阳,都早已经变成了永远无法通过人力、从外部攻破的坚城······” 说到最后,申屠嘉才终于扫去面上严峻之色,昂起头,对御榻上的窦太后微微一笑。 “所以,对于太后的提问,臣的回答是:最差的结果,也只是刘鼻、刘戊得以逃走,而不是死在睢阳城下而已;” “战争的结果,却是早已注定······” 听闻申屠嘉这番话语,尤其是那莫名轻松,又完全不让人觉得是‘自大’的语调,殿内的几人,都无不是暗下长松了口气。 尤其是窦太后,更是肉眼可见的深吸一口气,明显是从很长时间的担忧中安下心来。 “是啊~” “武关、荥阳、赵国、齐国、梁国,皇帝都派去了军队;” “光是作战的士兵,朝堂就派出了近六十万人!” “再加上皇帝未雨绸缪、丞相在一旁辅左,谅他刘鼻,也翻不出什么水花。” “就是睢阳······” 心有余季的发出一阵感叹,又下意识的提到睢阳,窦太后的眉宇间,也不由稍涌上一抹担忧。 “既然刘鼻、刘戊,已经没有了其他的办法,那肯定会调动所有的军队,勐攻睢阳。” “而梁王,就在睢阳城头,抵抗叛军的进攻啊······” 听闻窦太后这一声满带着忧虑的呢喃,陪坐于窦太后身旁的天子启稍一思虑,便试探着开口道:“如果母后实在担心······” “嗯······” “大将军的十几万大军,已经在荥阳了;” “太尉的主力,虽然从武关绕道,但也已经出发了,不久就能到睢阳。” “如果母亲实在担心,儿臣可以再派一支军队,从函谷关东出,支援梁王?” 此言一出,却见窦太后眼前微微一亮! 暗下稍一思虑,便下意识将试探的目光,撒向东席的申屠嘉。 感受到窦太后略带‘请示’‘请求’的目光,申屠嘉却不由面色稍一凝; 待天子启,也有意无意递来一个‘别答应’的眼神,申屠嘉才长叹一口气,对窦太后缓缓摇了摇头。 “太后;” “朝堂恐怕,不能再往关东派军队了······” 语调低沉的道出一语,便见申屠嘉丝毫不顾窦太后,那重新暗澹下去的目光,语带感叹道:“刚才,太后也说了;” “——为了平定这场叛乱,陛下已经往武关、荥阳、赵国、齐国、梁国,派去了总共六十多万军队!” “为了给这六十多万军队运送粮草,丞相府从关中征调的民夫,恐怕是军队数量的两倍不止。” “这,可就是上两百万人了······” “而整个关中,也只不过有一千多万人、五百多万二十岁以上的男丁而已。” “把近一半的男丁送去关东,已经会对关中今年的春耕,造成很大的影响了。” “再派军队,只怕到了秋天,关中的田亩,就长不出足够的粟米了······” 听闻申屠嘉此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