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爹在保佑
李文归夹了一口菜:“来,咱接着讲。” 次日,郭晓英就去了娘家。走前,爹问:“那边有事吗?需要帮忙吗?” 儿媳妇说:“没事。就是爹一直喜欢梁梁,稀罕得不行,说有时间了抽空带他过来,他想亲热外孙子了!” 爹说:“那去吧,让文归骑车送一下你。” 这时,郭晓英说:“要是有一辆三轮车就好了,干什么都方便。种地,赶集,拉土,转亲戚,要多方便有多方便!” 公爹笑了,说:“好是好,借点钱咱也能买得起,可是买回来又能做什么呢?人人都用架子车,不照样种地生活?以后等文归挣下钱了,你们再商量吧!” “好的爹,我就这么随口一说。三轮车不光用来种地,它还可以做生意啊!要是文归会做生意就好了,比如收购粮食,药材,卖小商品,其他农产品,我看这十里八村的,好像没几个跑生意的。” 妻子说这话的时候,李文归在屋里全听到了。他憋不住笑了,自语道:晓英,我的傻媳妇,真是个聪明的女人,在给公爹提前打预防针呢! 爹笑了,说:“咱祖上没出过什么大人才,老一辈是地主,听着光荣,可我们这一代并没有沾到什么光,那都是过去的事了,不想提了。文归现在有手艺,木匠活做得很好,眼下,家里的日子能过得去。” 郭晓英说:“爹,只是随口一说。如今改革开放了,处处在搞活经济,有人都南下广州发财去了,按这个速度发展下去,若干年后,不知道木匠还有多吃香呢?” “是啊,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我们这些老汉年纪大了,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思想落后,看不见未来,你们还年轻,现在好好做事,等过两年,如果有什么好的生意了可以学着做一做,这完全是可以的嘛,与时俱进,才不会落后嘛!” “爹还是开明,我就这么一说,文归做什么生意?他要是能做成,人人都去做了,人人都发财了。这世上的事,没有一样是轻而易举就能做成的。”郭晓英故意叹了口气。 “你们还年轻,慢慢来嘛!文归是个聪明人,小学读书可以,就是因为没钱才把娃耽搁了!后来学了木匠,悟性极高,学得一手好技术。以后要是做生意了,我想他的头脑还是够用的。” 显然,爹是在偏袒儿子,他觉得李文归无论做哪一行都能成。聪明是天赋,关键人踏实,行得正,这便是做生意最基础的品格:诚为贵! 儿媳妇捂着嘴笑了,屋内的李文归也忍不住笑了。 回到娘家,当晚,饭后,女儿告诉爹说:“爹,能借点钱吗?” 爹一皱眉头,心里一下子泛起嘀咕来了:“丫头,是不是遇上啥困难了?还是,文归欺负你了?你公公婆婆对你不好?” 爹没说完,女儿捂着嘴笑了,说:“爹,你瞧瞧我,比上次瘦了还是胖了?” 爹认真地打量了一番,说:“当然胖了啊!” “所以,什么困难都没遇上,文归一家对我很好,再说了,好和好是交换来的,你就对你女儿那么没自信?她聪明伶俐,能说会道,贤惠持家,总之优点很多,李家怎么可能欺负我呢?” “那就直说,借钱怎么回事?”爹问。 “我,我想做点事,你就甭问了,反正年底还你便是。”女儿故意隐瞒着爹,实则是想看看他的反应。 “行,既然你信不过爹,那爹也只能回你一句:借钱没有!”爹扭过头,像个倔强的孩子,惹得女儿哈哈大笑。 “好吧,实话告诉你。爹,文归说,他,他想创业做生意,就是收购粮食,药材,农作物这些,你看他行吗?”女儿说出了实情。 “做生意?为啥?你们吃饱了撑的!木匠不做得好好的吗,干嘛?挣了俩小钱,膨胀了?”爹摇摇头。 “我这么说吧!你女婿你觉得咋样?” “当然好啊!聪明,手巧,懂事,有本事!”爹说。 “那你觉得,他做生意能成吗?” “应该可以吧!可是,为什么突然要做这些?安安稳稳的日子过着不好吗?非要折腾,做生意没那么好做的,他小子还嫩着呢,万一输了,一辈子都爬不起来!” 女儿站起来,揉着爹的肩膀说:“爹,您是过来人,吃过的盐都比我们吃过的面多,您这一句劝,我能听懂,我也感谢您给晚辈的建议。 “但是爹,您知道吗?当今社会发展了,经济日新月异,有人南下广东淘金了,文归才多大?34岁,年纪轻轻,为什么不给他一次机会呢?这些日子,你是不知道,为了这事他都瘦了一圈,我看着不忍心。” “你支持吗?”爹问。 “我?最初不支持,现在支持了,这不向您借钱来了吗!”女儿俏皮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