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 章
一般粗,摸上去滑溜溜的,是云溪从未见过的动物。 应该是沧月从海中捉回来的。 它的皮剥下来后,云溪在水中洗了洗,发现这种皮也几l乎不怎么沾水。 这种动物皮就很适合下水的时候穿。 虽然,平常在溪边下水的时候,她和沧月几l乎都不穿衣服,尤其不穿皮毛衣服。 只有在沧月外出狩猎的时候,云溪会让她穿一些质地较硬的动物皮,当做一层保护;还有两人去丛林里的时候,也会穿上衣服,避免被丛林中树枝刮伤蹭伤。 今天沧月回来的时间的比较早。 大概是这两天天气回温了一些,岛上的动物也活动频繁了一些。 就像她们,昨天还一块出去了。 根据沧月往常的饮食习惯,云溪只切了一餐的食用量。 鳗鱼片在石板上冒出“滋滋”的声响,沧月眼也不眨地盯着看。 云溪发现沧月能够长时间不眨眼,一直盯着某个东西看,眼球不会干燥。 人类做不到,人类需要时不时眨一下眼睛。 猫咪也能够长时间不眨眼,它们没有经常眨眼睛的习性,所以对着它们缓慢地眨几l下眼睛,在它们看来,就是表达友好的意思。 “沧月。”云溪忽然喊了沧月一声。 “咕噜。”沧月看向她。 她朝沧月眨了眨眼睛。 沧月像是愣了一下,然后微微歪了一下头,也朝她眨了眨蓝色的大眼睛。 心情瞬间变得很柔软,云溪继续朝她缓慢地眨眼睛。 火光前,一人一人鱼互相眨了会儿眼睛,云溪忽然意识到,这不就是人类常说的眉来眼去吗? 她瞬间不眨眼了,安静地烤鳗鱼片。 沧月咕噜了几l声,也继续盯着鳗鱼片看。 这一条鳗鱼,她们足足吃了三天,六餐。 沧月打破了以往只吃新鲜猎物的习惯,也不再每天出门捕猎,而是三天出一趟溶洞。 随着天气越发寒冷,沧月出溶洞的频率也许会变得更低。 * 不出溶洞的时候,云溪就忙活着完善溶洞内的设施。 首先,考虑的还是生火的灶头。 她把堆砌灶头的石块,从明洞搬运到了水洞通向明洞的那条走道上,左手边就是平常取饮用水的小圆潭。 堆砌到这里,主要是为了方便冬天的时候洗澡。 现在她还能勉强下到水中洗澡。 等到了冬天,若是在无法接受冰冷的水擦洗身子,她就要烧制石块放到小圆潭中去,用小圆潭里的温水,擦拭身子。 这条走道的空气会更潮湿一些,云溪将石头灶堆积得更高。 沧月没有出门狩猎时,会帮着她一块弄。 这条人鱼逐渐明白她的许多行为,不是在玩乐,而是为了提高彼此的生存质量。 灶头附近一两米岩壁上发光的苔藓,被火光烘烤过后,枯萎了大半。 这些藓类,大多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虽然将灶头搬运到了这里,但云溪还是时不时要去明洞那边待上小半天,要么制作工具,要么缝制衣服,要么什么也不做,只是发呆放空自我。 室内的溶洞光线太过昏暗,长久待在那里,她的眼睛会不适应外面的光线。 所以,她时不时要去一趟明洞。 不下雨不下雪的时候,明洞那里,就是最适合人类待的地方。 洞口够大,白天能看见蓝天白云和太阳,夜晚可以望天夜空星辰与月亮。 搭砌石头灶时,云溪会顺便教沧月说话。 说是教,其实就是简单日常的闲聊,告诉她:“我现在搬这些石头,到这里,是为了重新搭建一个灶头。”“那个洞,冬天的时候,可能会下雨下雪,不方便生火。” …… 诸如此类的闲聊,沧月能够提取到一些熟悉关键词,从而猜出她话语的意思,会咕噜咕噜回应她,或是用“嗯”来回应。 云溪教她用“这样啊”代替“嗯”。 她很快就明白了,之后回应云溪的话语,都是三个字的。 她越来越熟悉人类的语言,开口说话的次数越来越多,并且,她还知道重复话语,加强练习。 比如,云溪说一声:“这个是‘石头’,石,特哦头,石头。” 她就会跟着重复好几l遍:“石头,石头,石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