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 要翻案
“要是没别的意见,就这么定了吧!” 央视办公大楼的某间会议室内,经过激烈的讨论,意见逐渐统一。 关于《水浒传》的编剧人选,央视采纳了顾北的意见,面相全国广征各路豪杰。 经过反复的讨论研究,备选范围逐渐缩小,最终根据得票数圈定了两个人选。 著名作家王争光和业内知名编剧冉萍。 可在这两人当中,到底选哪一位,顾问团的意见又出现了分歧。 两人的支持率相当,每次开会,都吵个没完,始终定不下来。 最后,还是顾北这个总导演拍板。 既然两个人分不出个高下,干脆两个人一起写。 王争光文笔硬朗,让他写故事里的英雄豪杰,沙场争锋,冉萍擅长风月传奇,让他写有女性角色的部分。 纵然是一部英雄豪杰的戏,里面也不能没有女人。 只不过施耐庵的笔下,除了梁山上那三位,其它女性人物的着墨都不多,而且基本上都是反角。 这也是顾北要着重改的部分。 要用现代意识和戏剧常识,重述了水浒故事。 这是顾北在剧组第一次开会时定下的调子。 不能对着施耐庵老先生的原著照抄,要拍出点儿不一样的东西。 比如潘金莲这个人物。 现在人们提到潘金莲,刻板的印象就是个水性杨花的女人,跟西门庆勾搭成奸,还下毒谋害亲夫,简直恶的不能再恶了。 可如果理性的看待潘金莲这个人物的话,她难道真的一开始就是恶的吗? 原著中曾写到,潘金莲原是大户人家的婢女,貌美聪明,因不愿受主人侮辱,遭到报复,被迫嫁给了武大郎。 虽然是被迫的,可是从她不愿屈从主人这一点,至少能看得出,她不是个贪慕虚荣的。 从一个良家女子变成谋害亲夫的毒妇,这里面也有一个过程。 山东版《水浒传》里的潘金莲,几乎一登场就让观众瞧出这不是个好玩意儿。 第一次见着武松的时候,那眼神丝毫不带掩饰的,恨不能将小叔子给生吞活剥了。 但是,现在让顾北来拍,他更愿意参照前世央视的那个版本。 最初的潘金莲应该是一个勤劳持家、足不出户的良家女子。 央视版里面潘金莲和武大郎夫妻两个曾有过一番对话。 潘金莲给武大郎打水洗脚,武大郎推拒。 潘金莲在这个时候说的是:“伺候的是自家男人,这有何妨?我从小卖给张大户家做丫鬟,受人摆布,吃了不少的苦。如今嫁给大郎,总算过上了安生的日子,我呀,也认了。” 武大道心疼媳妇儿:“咱也不是张大户,你这样待我,倒叫我心中不安了。过去的事就别多想它了。” 一派夫妻相爱的模样。 可平静的生活,因为武松的到来被打破了。M.. 武松身躯雄伟,眉目英朗,镜头再一转,枕边人嚼着嘴磨着牙,三寸丁,枯树皮。 正是从这一刻,在潘金莲的心里才埋下了对武大郎的嫌恶。 正值青春好年华,谁又甘心这么蹉跎。 故事里,阮小七曾有过一番话:这一腔热血,只卖予识货的。 对女子而言,何尝不是如此。 潘金莲年轻貌美,她难道就真的甘心跟武大郎过一辈子? 哪个女子不希望相伴一生的是个才貌相当的良人。 于是,她跨出了第一步,勾搭武松。 只可惜,武松是个守礼的烈性汉子,断然拒绝,还从家里搬了出去。 这一刻,潘金莲心底仅存的那点儿美好也消失不见了。 羞愤之下,她干脆选择了破罐子破摔。 在遇见了西门庆之后,又有王婆的怂恿,一步步滑落了深渊。 还能这样写? 冉萍听得目瞪口呆,他的笔法细腻,擅长的就是写感情戏。 可这么写潘金莲…… 观众能接受。 这是要给毒妇翻案啊?!!! “顾导,要是按您这么说,潘巧云,阎婆惜,是不是也情有可原了?” 语气带着抬杠的意思。 顾北却没在意:“潘巧云和阎婆惜能有潘金莲重要?” 武松这一段情节,是《水浒传》全书的书胆,份量比宋江都要重。 这段情节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要着重刻画,用来衬托武松。 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