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细节决定成败
/br> 只是…… 可惜了,90年代随着很多国营电影厂倒闭,孙晨曦也选择了息影,那个时候,他不过才三十多岁,正处在一个演员的黄金期。 两人互相行了个礼,各自还带上了人物的情绪,顾北看着也是连连点头,看得出来,这段时间没闲着,都在研究剧本和人物呢。 “问小公爷安!” “刘妹妹妆安!” 老师也满意的点了点头:“好,下去吧!” 两人刚下去,周利敬突然举手站了起来:“老师,刚刚孙晨曦问的那句‘妆安’,历史上真的存在吗?我这段时间查了不少资料,可是没找到任何关于‘妆安’这句问候的记载,倒是有记载问候的时候,说‘万福’的,是不是……改一下啊?” 周利敬说着,还朝后面看了一眼,他这一看不严谨,把满屋子人的目光都带过来了。 演员当中有人知道顾北是《知否》的编剧,有的人并不知道。 就你事多! 顾北心里吐槽了一下。 虽然知道周利敬上学的时候就是个较真的人,也确实需要深究细节,但只是一句简单的问候而已,用不着掰扯吧。 全国各地的方言还不一样呢,同样一个意思,能说出百样话。 京城人骂王八蛋,东北人骂小瘪犊子,也是不一样。 坐在前面的老师也是笑着没说话,似乎也在等着顾北的解释。 顾北见躲不过去,只好站了起来,心里p,决定今天中午绝不请周利敬吃饭,脸上却保持着云淡风轻。 他是编剧,要是连他都解释不出来,哪能行? “这个词确实是我编出来的!” 承认了? 开课之前,顾北作为导演还曾跟大家说过,要注重细节,怎么到他这里就可以任意胡编了? 屋里响起一阵议论声。 顾北摆了摆手,接着说道:“古时候是否当真有这个词且先不论,单从这个词语本身出发来理解,不难发现,妆安一词用作女子见面打招呼时的用语,其实还是非常贴切的,首先说妆,古代女子经常需要上妆,故常用红妆一词代指女子,至于安就更好解释了,和大家经常听到的比较熟悉的万福金安的意思差不多。” “刚刚周利敬也提到了,古时候人们见面会互道万福,但是,这个词我觉得差了点儿意思,而妆安不仅在意思上,更贴合女子见面时的礼节性问候,而且念起来也十分好听,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听到顾北这么说,众人还真的细细品味起来。 妆安对万福。 字面意思差不多,但确实要好听的多了。 老师也是连连点头:“顾导演说的没错,咱们中国作为一个古韵绵长的东方古国,传统的女性之美,最突出的品质就是温柔婉约。古时女子自出生伊始便习礼仪,受教化,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皆成风范,见面时盈盈下拜的身姿,再配上一个朗朗动听、意境高雅的祝词,就是一幅动态的唯美画卷,将中华礼仪之邦的风范展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我在看剧本的时候,也觉得这一个‘妆安’,用得确实精妙。”.. 呵呵! 这都能给圆回来。 所谓“圆”的最高境界就是,当事人不用说什么,自然有旁人站出来帮着自圆其说。 听听人家老师说得多好。 这个小插曲解释,老师继续给大家讲古时候的礼仪,习俗。 《知否》开篇就是华兰定亲,后面还有盛长柏娶亲,三朵兰出嫁,所以对于古时候的婚嫁习俗,必不可少也是需要仔细研究的。 “古时候,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而女子则没有自主选择婚姻的权利,出嫁的时候,还得准备丰厚的嫁妆,否则会被夫家瞧不起,以后的日子也不好过,所谓‘十里红妆’便是最好的答案。” “剧本里对于婚嫁习俗的描述还是非常到位的,看得出来,编剧本身便有很深的研究功底,现在的影视剧里,只要是结婚,男女都是一身大红,这其实并不正确,女子着红妆是从明末开始才变换的习俗,再早的话,应当是红男绿女。” “我看到剧本里,关于明兰、墨兰,甚至明兰的丫鬟丹橘出嫁的时候,都是穿着绿色的嫁衣,因为这个故事的背景贴近宋代,这么着装才是正确的。” “另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剧本里除了提到绿嫁衣,还提到了女子出嫁的时候,手里都拿着一把扇子挡着自己的脸。” 众人听着,纷纷点头。 老师继续讲道:“这一点并不是随意而来,跟红男绿女一样,女子出嫁时,拿扇子遮住脸也是一种婚嫁习俗,叫做却扇。” 却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