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盖新房
九十年代的农村,盖房子基本上都是靠亲戚邻居帮忙出工出力,只是刘小川要弄的水电暖气这些比较麻烦,大伙都不会弄。 盖房子对农村来说也是大事儿,千头万绪的,事情很多。刘小川家本来正房是三间,现在要改成五间,虽然说是在自家院子里盖房,但是和宅基地其实是对不上的,很多人也不管这些,只要没人举报基本上没什么问题。 但是刘小川为了避免以后有麻烦,还是决定先解决这事儿,买了两条烟去了村长刘小西家。“二哥,我家盖房子,想改成五间,你看宅基地的事儿,帮着给弄一下。” 都是本家兄弟,还带着烟来的,刘小西自然不能拒绝,何况刘小川不但送了烟,还留了三百块钱的活动经费给他,说是活动经费,基本上还是剩在他手里。所以,刘小西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办好。 家里的正房已经拆了,厢房又堆满了杂物,只有一间屋子能住人,连厨房都没有,只好在院子里搭了柴火灶,架上大锅炒菜做饭。. 自从上次刘小川给了二婶儿一千块钱,又承诺了不少好处,二婶儿变得非常热情,这几天主动来家里帮忙做饭,连赵翠萍都纳闷,这个妯娌以前可不是好相处的,如今却像是转了性子,竟然热心来帮忙。妯娌俩人关系空前和睦。 二婶儿见家里住不开,就让二叔刘金成把自家厢房打扫出来,让刘小川和王广生去住。 农村盖房子以前都是木头立柱和房梁,这次刘小川却力主建砖混结构的。刚好家里的院墙都是石头墙,直接拆了院墙的石头打地基,再用红砖砌新的院墙。 让曾永民帮忙联系了钢筋、水泥、沙子等建材,刘小川又骑摩托车带着姐夫一起去砖厂买砖,还买了水泵,把自家的洋井改了自来水。忙了一个多星期,才把地基打好,上下水的管道也都安好了。 曾永民帮着联系的水电工水平很一般,干的活勉强合格,但是刘小川知道不能用三十年后的眼光看待问题,这时候的工具、工艺远没有以后先进,不能要求太高。 邻居张志鹏也过来参观过几次,看见刘小川家新房子又安上下水,又要安暖气的,他也想有样学样,可惜钱不凑手,另外,房子都盖差不多了,再改也来不及了,突然觉得自己家的新房子就不香了。 7月中旬,刘小川回学校参加了期末考试,由于这半年事儿太多,没怎么用功学习,刘小川的成绩并没有进步,能维持上学期的水准就不错了,最后果然,五科成绩加一起考了513分,比上学期还少了十几分。当然了,物理还是刻意控分了,考了131分。 现在的刘金有对儿子的成绩已经没有要求了,反正儿子已经能挣钱了,考不考大学都无所谓了。 前几天他还和刘小川说了,按他这要求盖房子,上次拿回的钱可剩不了几个,刚说完,刘小川就又甩给他两万。 刘金有彻底服了,盖房子的事儿就全凭儿子做主了。事实也确实如此,盖房子的事儿,儿子只和大女婿商量,商量完象征性的请示请示他。 刘小川考完试,二姐刘晓宁也放暑假回来了,刘小川骑着摩托车去车站接了二姐,刘晓宁见弟弟买了摩托车,回到家又看见家里正在盖新房,才确信上次弟弟没忽悠她,是真的发财了。 刘小川家里盖房子,主要还是靠村里人来帮工,农村就是这样,一家盖房,大家都自觉来帮忙,当然这种习惯在新世纪基本上就没有了,新世纪以后,农村青壮年都涌向了城里,留在家的老弱病残想帮忙也帮不动了,久而久之,搞建设就全得靠雇工了。而且后世,工具和工艺都翻新,机器设备成了主力,对人工的要求也没那么多了。 本村人来帮忙,都是不用给工钱的,工钱不需要,伙食得办好啊,刘小川又去镇上供销社买了大米、白面、豆油和肉,还宰了几只鸡和一只羊,夏天的农村,蔬菜倒是不用买,菜园子里都是新鲜的,随时可以摘。 母亲赵翠萍带着二婶儿,还有几个本家的婶子大娘围着院子里的炉灶忙个不停。菜基本上是大锅菜,炖鸡、炖肉,再加上小葱生菜之类的蘸酱菜。当然也少不了最下酒的花生米。主食就是馒头米饭和烙饼,每天换样,整个村子都能闻到香味儿。 刘小川还买了几箱啤酒和西瓜,如果遇见走村串巷卖冰棍的,基本上是整箱留下。当然了,啤酒只是晚上供应,怕白天喝了酒干活,引发安全事故,毕竟,安全是第一位的。 伙食好,大伙干劲足,地基打好以后,各种管线也都布好,砌墙就非常的快了。东北盖房子,墙体厚,都是用红砖砌的37墙,这样才能保暖。 几天的时间,房子的外墙就砌起来了,内墙除了柱子,基本上用24墙就可以了,有些地方也可以用12墙。 曾永民帮着联系了预制板,还没到位,等预制板一到就可以封顶了。邻居张志鹏一直关注着这边盖房子,他不知道刘小川家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