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4. 第四百七十四章红楼潜龙在渊88 两位……
两位侍郎, 康驰是刘耿忠心腹,由他一手提拔起来。
当初能接近刘耿忠,并从门生之一脱颖而出, 甚至超过了他的女婿,是因为康驰踏实能干, 又精通算数,且勤勤恳恳在他身边做了十年副手的缘故。
当年康驰只是普通进士,因为刘耿忠是那届主考官的缘故,跟着其他学子一起拜谒老师。
可当时有惊才绝艳的探花, 行事周全的传胪,还有二甲第十名,却美姿仪的二十岁进士, 被刘耿忠召为女婿。
康驰这个家世相貌不显, 成绩也排在二甲第九十三名的普通进士,完全没被刘耿忠看在眼里。
考中进士后,等待分官的过程,别人要么进入翰林院,要么去地方担任县令和同知。
康驰和少数几人进入六部, 从打杂开始,做着小吏的活, 品级也只有八品,和进士入朝当官,最低也是正七品完全不同。
会这样只有一个原因,当时朝堂环境已经很恶劣了, 没有钱,没有人脉关系,几乎寸步难行。
那些有关系的, 即便是勋贵家奴出生,只要考取了举人,就可以谋个六七品官,比如荣国府赖大的孙子。
而一步步千辛万苦考上来的正经进士,好不容易过五关斩六将,最终的结果也不过和小吏一个品级。
换个心气高一点的文人,当场就甩袖子不干了。
康驰同科的那几位,在入官场三月内,陆陆续续都退了。
与其在这里受这份窝囊气,还不如回家乡,好歹进士的名头能唬人,且要是拉拉关系,巴结上家乡的父母官,先成为师爷,再入仕也是一条路子。
不比在这里被小吏们排挤,打压,嘲笑强?
这些人几乎祖祖辈辈都是小吏,继承父辈祖辈的位置,然后相互联姻。
他们有自己的圈子,彼此联络有亲,结成一个利益集团。
康驰对他们来说,就是外来者,且他和自己等人不一样,小吏是被框死了的,永远是小吏,子孙也只能成为小吏,没有上升渠道。
他们会努力维护小吏集体利益,而康驰进士出身,只要做出成绩,就有机会往上爬。
这就意味着,他未来是会成为自己等人的上司,自然不能让他知道小吏间的弯弯绕绕,不然等着以后被拿捏吧。
因此康驰在入官场初期,不仅获得的官位不匹配,在工作上也处处受排挤。
可在这种苦闷的环境下,他凭借自己的韧劲,硬是把小吏之间的门道摸个一清二楚。
然后他做了一件事,把这些利益纠葛,人脉关系,以及各种潜规则都记录下来,整理成册,拿到刘耿忠面前,请他指点自己该怎么破局。
当时刘耿忠还只是户部郎官,掌管俸禄发放。
当时朝中情况,可不像现在这样富庶,因为太上皇仁慈,允许大臣们随意借银子,加上连续好几年天灾,盐政又出了问题,国库税收锐减。
但官员的俸禄不得不发,大家还等着吃饭呢,上面又不给批银子,还要求他想办法缩减开支。
这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时刘耿忠差点被逼得就要辞官不干了。
康驰的小册子,给他打开了一条新出路。
小吏之间都有这么多错综复杂的问题,且他们联合起来,形成一张大网,期间贪墨了朝廷多少银子,又从百姓手里捞了多少油水?
反正他是官,不怕得罪小吏,干脆凭借这个名单,按图索骥,把小吏间的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破家敛财之辈,统统抓了起来。
这一弄,牵连甚广,几乎整个朝廷机构内的衙门,半数小吏都牵涉其中。
如此一来,闹大了吗?
没有!
小吏在古代封建统治体系中,是特殊群体,他们明面上地位不高,像贱籍一样世代相传,没有意外,子孙也永远只能是小吏。
可偏偏他们是服务朝廷衙门的底层劳力,所谓宰相门前七品官,狐假虎威。
谁也不敢不把这狐狸放在眼里,有些偏远一点的地方,县衙的权力甚至被小吏们联合架空,朝廷派来的县令只是明面上的吉祥物罢了。
要是和他们对着干,狠一点的,直接给你一个不知不觉病逝都有可能。
他们就像盘踞在朝廷最底层的基石,连接上面的官员,和下面的普通百姓。
只要这基石够厚,组成的网够大,就可以欺上瞒下,从两方中都获利。
当然了,这只是理想状态,小吏与小吏之间,那也是利益相关,互相是有力竞争者,内卷严重。
尤其是朝廷中央,派系林立,立场千变万化。
但不管哪一条,他们都不被仕人阶级放在眼里,尤其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员们。
因此刘耿忠做的这些,完全没有损害官员们利益,且抄家获得的银钱,填充了国库,让他们的俸禄很快发了下来。
小吏犯错,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统统发落边关,一辈子都回不来。
而剩下的小吏会因此仇恨刘耿忠和康驰吗?
并没有,因为空出的位置,最先填补上的是他们的血亲,不够了才会从百姓中招募一批。
也就是说,原本一家子只有老爹在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