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第 24 章 下午的决赛,还有一场硬……
自己逐步适应不同的横杆高度。
像是江源这样中间高度断层的试跳他当然也能行,但是他自问做不到像江源这样的轻松写意。
原本在比赛之前,张兆赫还觉得江源的实力应该不如自己,可是透过这两次试跳的表现,张兆赫又开始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了起来。
这个江源……
他已经在跳远这个项目上断层领先了,现在不会在跳高的及格赛上也拿个第一的排名走吧?
在江源的这个1.85米第一次试跳结束之后。余下的14名选手中未能在第一轮试跳中成功过杆的选手又再进行了第一轮试跳。
应该说,这14名选手不愧都是各个省级队伍精心培养的少年组选手,虽然在第一跳中有7人失败,但是在第一轮、第三轮的试跳中只有两人最终未能成功越过1.85米的横杆高度。
最终在1.85米的横杆高度上,共计13名选手成功过杆,这一轮之后,横杆高度终于不再以5厘米为单位上调,横杆裁判在主裁判的示意下,将横杆从1.85米上升到1.89米,如果没有意外,这也将会是这一场跳高及格赛的最后一次升杆。
当横杆高度上升时,不知怎么的,在场有不少人都下意识地将视线转向了江源所在的方向,在看到江源只是穿上长裤外套,并没有要坐回休息区继续免跳的意思之后,众人才如释重负地移开了视线。
江源大约也注意到了周围这些对手的视线,在抬头恰好对上张兆赫的注视后,他对着张兆赫的方向也温和地笑了笑。
分明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温和笑容,但张兆赫偏偏在看到江源的笑容之后莫名地抖了抖。
跳高的赛场外,苏屿和周宇昂全程都在等待着江源的登场,直到看到江源刚刚的这个笑容,周宇昂才疑惑地摸了摸下巴:“诶,小屿,你有没有觉得源子他的状态有哪里不一样了?”
长时间的等待让苏屿略微有一些疲惫,但他仍旧没有要走开的意思,在听到周宇昂的疑问之后,苏屿将视线又转向了江源的方向,片刻之后,苏屿道:“他很开心。”
周宇昂:???
周宇昂疑惑地抬头看了休息区中的江源,然后一脸迷茫地问:“源子他看起来不是和平时一样么?”
苏屿听到这里,转头看了眼周宇昂,就又再收回视线不再回答了。
***
赛场上,江源并不知道场外周宇昂和苏屿之间的对话,他这会儿正看着不远处海绵包前的横杆,仿佛正在看着赛场上的那道横杆,但事实上,他的视线在触及到那道横杆后,又看向了更远的方向和更高的天空。
江源正在回忆,当他的身体腾空扭转的那一瞬间,时间仿佛在那一个瞬间开始变得无限慢了下来,而一整片的天空也在那个瞬间占满他的视线,美得梦幻又迷人。
那一瞬间腾空的他似乎一跃就进入了天空之中,然后视线从天空飞快地转向,最后重回地面。
虽然在夏令营这段时间的训练中,他已经体验过无数次这样的视角转换,但是在今天的赛场上,这一切似乎又变得与过往有了些许的不同。
他忽然在这一刻理解了小屿强烈的胜负欲——向着更高的世界探索,好像确实也还挺有意思的。
赛场上,没有人注意到江源又在走神,所有人的注意力已经都放到了眼前再度开始的新高度试跳上了。
1.89米的高度对于赛场上的这些精锐少年选手来说虽说不算极限,但是也已经有了不小的挑战难度,强如张兆赫也在1.89米高度的第一次试跳上又出现了失误,或者说,从横杆升到1.89米之后,总计13名的少年选手中,只有两名选手幸运地一次过杆。
之所以说是‘幸运地’,是因为这两名选手在上一轮的1.85米试跳中分别经过了两次和三次试跳才成功过杆,这一轮的1.89米一次性过杆的表现就连他们自己都有些惊讶,在过杆之后兴奋地朝着现场队友的方向挥了挥手。
而随着1.89米高度上,这些少年选手们一个又一个地出现失误之后,现场夏令营观众席上的学员们也有些坐不住了。
“1.89米失误的人这么多吗?”
“江源这一回还能一次性过杆吗?”
“可以吧?之前结营测试赛的时候他不是过了2米高度?”
“可是连那个什么张兆赫不是都失误了?”
“就是,江源是人又不是机器人,谁能保证他每一轮都不失误的?但总之以江源的能力,跳过1.89米的这个高度,应该是没有什么难度的吧?”
在场的这些夏令营学员们一边期待着江源能够继续保持一次过杆的神奇表现,一边又因为赛场上选手们失误的增多而不免开始担心起江源是不是也会出现失误。
***
作为今天这场基地赛上午所有赛事中过程耗时最长的项目,此时跳高及格赛1.89米高度的试跳已经是在场所有项目中的最后一项。
当江源终于再一次站到助跑线前时,不夸张地说,现场所有人的视线都在这一刻汇聚到了他的身上。
场上关注过上午跳高及格赛的每一个人,思考的几乎都是与夏令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