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捞钱
当然新政刚刚开始实施,这里面肯定会有很多弊端。 朱慈烺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好在军事上刚刚胜利,在朝廷上赚足了威望,这些人也不敢有什么过分的举动,除非他们都不想要命了。 在对外贸易方面,除了茶叶之外,朱慈烺也很快打起了丝绸和瓷器的主意。 也不怪朱慈烺,对这两样交易也热,这两样交易额丝毫不亚于茶叶。 茶叶的一次交易,就让内务府获得了几百万两白银,这可是富裕省份一年的税收。 所以朱慈烺把内务府和理藩院的人都给叫去了,让他们去跟外国人继续谈判,现在双方的翻译人员也培养的差不多了。 宗旨还是一个,至少要提高三倍以上。 刚开始的时候,侯方域的确是被朱慈烺的这个数字给吓了一跳。 虽然侯方域不是商人,没有经过商,但是也知道货物的利润不可能会有那么高。 不过太子殿下有这样的安排,也就有太子殿下的意思,咱老老实实的听着就是。 太子殿下给他们说了一句话,如果不按照我们提出来的利润,咱们宁愿不去做这个买卖。 到时候看谁更吃亏,只要是能够记住这句话,在跟外国人的谈判当中,别管他哪国商人咱们就谁也不怵。 当然啦,该给外国人一点甜头,也得给他们一点甜头。 就拿瓷器来说,以前的时候官窑瓷器不允许出口,只能够让他们购买民窑瓷器。 但就算是这样的玩意儿,在欧洲那边也已经是高档货了。 现在朱慈烺让手下的人给他们透个风,可以适当的卖给他们一批官窑瓷器,甚至是宫廷瓷器也是可以的,当然数量一定要十分的稀少,要不然的话如何能够卖上价去了? 同时在全国范围内订立严格的法律,任何人绕开朝廷,私自跟西方人进行交易,那就是满门抄斩的罪过。 虽然朱慈烺也知道这个法律定得过于严厉了,但是为了大明朝下一步的发展。 为了现在大明朝的钱袋子,也只能是先这个样了,等到整个大明朝稳定之后,朱慈烺会逐步放开这种官方贸易的行为。 毕竟这种行为是有违市场规律的。 外国人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大部分人都激动的睡不着觉。 他们在大明的土地上,的确是见到了很多精美的官窑瓷器,他们无数次在自己的梦中幻想过,如果这些东西能够运到欧洲的话,那将会引起多大的轰动? 至于价格方面,他们连想都没想。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挖到了银矿,成船成船的贵重金属运往欧洲,那些人有的是钱,而且又极其喜欢这些精美的瓷器,他们肯定会为这些东西花大价钱的。 一个从几百年后穿越来的人,而且还掌握了卖方市场的最高权力,如果要是不能够获得巨额利润的话,那干脆回家哄孩子去吧! 对于官窑瓷器。 不但数量有限,而且出售价格是正常价格的五倍以上。 一开始就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当然下次能不能涨价,就看他们以后对这种东西的需求度。 如果这样的价格,他们还急于求购,那就说明他们在欧洲能够卖出更高的价格,毕竟千金难买心头好,可如果要是不再购买的话,那就说明朱慈烺定的价格比较高了。 毕竟瓷器跟茶叶不一样,在运输过程当中损耗比较大,这个年代也没有那么多的防震设施,所以还得需要多观察才行。 经过朱慈烺的指导之后,侯方域和曹仁礼也算是出师了。 两人也知道这些洋鬼子最害怕的是什么,那就是朝廷颁布禁海令。 洋鬼子也知道,大明朝地大物博,几乎不从他们这里购买东西,大部分的贸易都是他们单向买东西。 真要是关上门的话,吃亏的还是他们东印度公司。 所谓一招鲜吃遍天,这二人在跟洋鬼子谈判的时候,也动不动的就表现的不耐烦,动不动的就要上奏太子殿下,大不了颁布禁海令。 每当谈判进行不下去的时候,这二人就用这个办法威逼洋鬼子。 而且除了荷兰东印度商人之外,他们还联络了一些欧洲其他国家的商人。 如果你们荷兰东印度公司不做的话,自然会有其他国家的商人会做的,那些人为了打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可是做了非常多的努力的,对于大明朝伸出的橄榄枝,他们自然是高接远迎。 古拉德的心里也是纳闷儿了,以前在跟这些大明商人做买卖的时候,从来都没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名目。 现在这位太子殿下接过手来了,好像他们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