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章 收服安南
安南乃汉唐故土,早在秦朝时,便成为秦帝国的郡县。
秦末天下大乱,秦南海尉赵佗趁中原战火纷争,割据自立,自称南越武王。
汉武帝灭南越国,在安南北部、中部设交趾、九真等三郡。
五代十国,中原王朝的皇帝们忙于各自内战,暂时无暇顾及东南这块边角料,安南节度使吴权于是割据独立,自立为王。
安史之乱后,岭南局势复杂动荡,咸通年间,因安南兵力用于阻击南诏在唐剑南地区的入侵,而招致南诏对安南地区的入侵。
南诏对唐西南地区的两度侵犯,既中断了中央对当地的控制能力,也对民生安定造成了破坏。在平定南诏之乱的过程中,高骈以军功奠定了自身的地位,并在收复安南后,于当地确立了静海军的实际势力,最终坐大成为安南地区重要的割据势力。
时间来到两宋,挫宋既不能收复河湟、燕云十六州、西夏,更别说经略安南。以至于熙宁八年安南国宦官李常杰率军攻占广西三州,攻城略地并俘虏十数万宋民而还。宋神宗盛怒之下,派大将郭逵领兵出战,宋军虽取得了胜利,但因瘟疫阻碍,无法扩大战果。最终与安南议和,安南归还掠夺的士民,宋朝将顺州赐予安南。
元宪宗七年,蒙古军将领兀良合台从云南率领三军侵占大越国。初期元军进展顺利,攻占当时安南陈朝国都升龙。陈太宗被迫退守天幕江。十二月二十四日,安南军利用水军优势在东步头击败蒙古军队。蒙古军被迫撤退,途经归化寨时,又遭寨主何俸召集南蛮人袭击。接连遭到打击再加之水土不服,元军士气低落,只好撤出。蒙古第一次征伐越南之战以失败告终。
元至元二十一年,蒙古据再次征讨安南,初期所向披靡,安南为争取御敌的时间,将安姿公主送予元军主帅脱欢,以便获得喘息之机。而元军此时也已渐露疲态。次年,元军势力渐弱,唆都引兵撤还,在咸子关附近之西结遭安南军截击,被擒后斩首。历经六个月左右的第二次蒙越战争再次以元军惨败而结束。
至元二十五年二月,元朝发江淮、江西、湖广三行省的元朝、汉南军,以及云南兵、海外四州黎兵,分道进攻安南。张文虎等跟随大军从海路运粮七十万石。
初期元军一路势如破竹,进入越南北部,但安南军在一次遭遇战中洗劫了张文虎的部分粮船。为避免更多粮草被劫,张文虎下令沉米于海,撤回琼州。后因天气酷热,粮草不济,统帅决定撤军回国,安南军在白藤江设下埋伏,元水军大败,全军覆没,乌马儿等人被俘。蒙元第三次征讨越南失败。
时代来到明代,永乐四年,明成祖令征伐安南,安南军竟然却在明军强大的攻势下惨败,明军势如破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活捉其“皇帝”父子,收复安南。
后来张辅成为主帅,朱棣提醒他趁着冬天迅速灭贼,天气炎热瘴疠必起。张辅毕竟是张辅,很快取得了安南作战的胜利,攻取安南的东都和西都,黎季犛焚毁宫殿逃到海上。
永乐五年,张辅平定安南并且俘虏了黎季犛父子,黎季犛被押到京师,此后下落不明,有人说他被杀了,有人说是被阉了,留在东厂做太监。自此,从五代脱离中原的交趾,再次被纳入中原王朝,明朝在此设立交趾布政司。
永乐七年,安南又起战乱,张辅二度出征,征讨僭越称帝简定和陈季扩,到了用了八年正月,征讨结束,简定被俘虏。《明史》记载:斩数千人,筑京观,惟季扩未获。
永乐13年,陈季扩残余势力再次作乱,张辅再次讨平。
好圣孙明宣宗继位后采取缩边策略,弃河套、弃安南,罢郑和下西洋。
宣德二年,废交阯布政司,承认安南国王地位,至此,安南彻底脱离中国,由行省成为大明的藩属国。
明世宗嘉靖十五年,因为安南已多年没来给大明朝贡,惹恼了君临天下的嘉靖皇帝。
为了给这位小弟一点教训,嘉靖准备派遣大军征讨安南。后来在大臣们的建议下,嘉靖皇帝没有直接征讨安南,而是派遣名叫毛伯温的大臣前往安南出使,对安南晓以利害。
结果是安南王莫登庸与大臣数十人自缚跪拜,入镇南关向明朝官员纳地请降,明朝将安南国降为安南都统使司从属国降为属地,改其十三道为十三宣抚司,各设宣抚、同知、副使、佥事,听都统黜陟。命莫氏为安南都统使秩从二品,世袭,三年一贡。名义上越南再入中国版图。
~~~~
前期故意示弱,作出求和之态,等到气候炎热,敌人疲惫倦怠,粮草不足,水土不服时,突然发起反攻,从而击败对手。
这是安南几百年来惯用的套路,然而这样简单的套路却是屡试不爽。
然而这一次,对大齐太上皇,这招就有些不好用了。
安南都城,东都。
南征大军密密麻麻的营帐从东都城下一路延伸向南中国海海岸边,黑色的军旗如森林铺展开来,笼罩安南京畿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