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赶路之人(下)
斗寒洲那座栖客山,雪每夜都在下,学子一茬儿换一茬儿。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即将离开书院的学子会自行每日早起,由山下往山上扫雪,在离去那日才会从山上往山下去,然后对着守门的杨老汉深鞠一躬再离去。 现如今要离开的学子,其实不知道扫雪的规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有什么寓意。只是他们初来栖客山时就瞧见了这一幕,几年下来,等到他们要走的时候,即便还是不知道扫雪有什么寓意,却还是愿意拿起扫把,上山下山。 听说从前那座三字塔外有一棵梅树,再往前近十年,三字塔里还住着人呢。 至于这三字塔的三字,到底是个什么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今日有个学子要返乡,结果扫雪下山之后,却发现山下小屋大门紧闭。 年轻学子走去窗边,这才发现窗户口多了一道悬挂木牌。 年轻人伸手将牌子翻过来,果然,背面有刻字。 一眼过后,年轻学子会心一笑,对着门房作揖,随后对着栖客山作揖,然后把扫把靠在门口扭头离去。 那道木牌上写着:“扫山上雪,除心中尘。道理在书上,学问在路上,且前行之。” 扫雪先生走了,看门爷爷也走了。 栖客山上过客多。 如今的栖客山上,好像就剩下了山长、夫子、雪。 可栖客山从来也就只有教书人,雪。 今日课上,山长亲自讲学,其实算不上讲学,好像只是聊天儿。 乔峥笠问了在座年轻人几个问题,我们读书,做学问,为的是什么?古时圣贤呕心沥血留存典籍为的又是什么?我们的书里,大道理空道理多的是,有些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事情,可我们却还要去学他,为的又是什么? 一时间堂下鸦雀无声。 乔峥笠一笑,轻声道:“换个思路,大家都知道,清者上升为天,浊者下沉为地,此为天地。可若无人提出天地二字,那我们头顶是什么?脚下又是什么?” 死寂,一片死寂,大家都陷入职了沉思之中。 有个女子忽然开口,打破沉寂,“怎么今日山长与我们说起了道理?” 这个道理就很有趣了,此道理非彼道理。 乔峥笠笑道:“只要能答,道理也好佛理也罢,都可以。” 方才说话的女子又问道:“那于山长而言,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 乔峥笠一笑,双手拢袖坐在了最前方一个男子书桌上,眼睛缓缓朝上瞟去,好似在追忆往昔。 片刻后,乔峥笠轻声道:“我读书的那个时候尚无科举,要当官什么的,就只能靠人推举,所以我当年读书,不求做官,再说求也求不到。” 哄堂大笑,他们都没想到,平时不苟言笑的乔山长,今日居然开起来了玩笑。 笑声停息之后,乔峥笠笑着说道:“当时读书,其实是上当受骗。有个老头子非说我是读书种子,要我拜他做先生。我其实挺不情愿的,结果他说管饭,我立马儿就同意了。” 又是一阵大笑,然后有学子笑问道:“那山长最早读书,只为吃饱饭?” 乔峥笠点点头,“是的,最早读书,是为混饭吃。但后来游学路上,慢慢的读书认字,就发现读了书确实是不一样了。” 今日这场闲聊,不在门外的围观者,极多。 也不知怎的,乔峥笠忽然起身,收敛了笑意。 堂下学子当即危襟正坐,哪儿有方才那般懒散模样。 一身儒衫的中年人背对着诸多学子,呢喃开口:“我们总会觉得书上有些大道理很空,壁如书上说君子如何如何,圣人又如何如何,我们看齐的是圣人君子,可圣人能做到的,我们却不一定能做到,甚至累死也做不到。所以呀,后人不是有人非圣贤、人无完人之类的话嘛。可既然做不到,咱们为什么还要做呢?” 这次没等人答话,乔峥笠自答:“做不到行万里路,难道还做不到行百里路,十里路吗?” 话说到这里,乔峥笠转身离去。 无头无尾,说的话风马牛不相及,可乔峥笠就这么走了,不止是走出屋子,也不止走出栖客山。 后浪推前浪,新人换旧人,世事本该如此。 人间最高处,有个老道士叹息一声,抬步而起,一个飞掠便是数十万里。 玄岩追上乔峥笠,拦住其去路,轻声开口:“各人有各人的路,刘顾舟都可以退让,你怎么就这么轴呢?” 乔峥笠转过头,面无表情,开口道:“他退让是因为他有他的宿命,他有他的事情必须得做。我乔峥笠孤家寡人,堪堪一书生而已,杀一隐患,纵死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