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江淮争雄(1)——江淮三巨头
翦平北方割据政权之后,李唐王朝的统一战争,逐渐接近尾声。剩余的一些零零散散的割据政权,对唐王朝已经构不成大的威胁。直到此时,北方基本没有什么武装集团,能够阻挠李唐一统天下的大业。 在北方群雄相继覆灭,大唐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原之主后,接下来,气势如虹的李唐王朝,就要实施一统天下的最后一步:平定南方。唐朝统一北方,入主中原,原本群雄割据的天下大势,骤然发生巨变,形成了李唐与江南群雄南北对峙的局面,仿佛又回到了南北朝时期。终究,历史还要再来一次南北统一。 不过,唐朝若要扫平南方,就必须要直面南方地区的各个割据势力。那么,当唐王朝与北方强敌鏖战正酣,打得不可开交之时,南方又是怎样一副情形呢?唐朝发兵南下,又会碰到哪些劲敌呢?面对雄据一方的江南群雄,唐高祖李渊又是如何巧妙布局,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对其进行分化瓦解? 平定河北叛乱,消灭刘黑闼、徐圆朗、高开道等北方强敌后,北方地区基本被纳入了李唐王朝的版图之中。伴随着北方割据政权一个一个被兼并,唐王朝一统天下道路上所面临的敌人,是越来越少了。因此,这个时候,唐朝逐渐转变进攻方向,将矛头对准了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江淮地区。 很明显,唐朝的目的,要对江南群雄动手了,完成统一战争的最后一步——平定南方。既然决定平定南方,实现南北一统,首先,就要了解李唐在南方所要直面的敌对势力,也就是唐朝平定南方的对手。 唐朝若要实现南北一统,尤以江淮地区为主。众所周知,唐朝建立之初,北方有著名的“三巨头”,他们分别是唐高祖李渊、郑帝王世充、夏王窦建德,形成唐、郑、夏三足鼎立之势。同样,与此同时,长江中上游的江淮地区,也有“三巨头”:杜伏威、李子通、沈法兴。这三大巨头,势均力敌,为了争夺江淮之主的霸权,常年互相厮杀,打得不可开交。 所以,唐王朝对江淮用兵,主要面临就是这三股敌人。在这江淮三巨头中,杜伏威是最先发展起来的,而李子通、沈法兴则是后来居上,实力足以和杜伏威匹敌。不过,江淮地区的割据群雄,还是以杜伏威最为突出。 隋末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以三支农民起义军格外引人注目。一支是李密、翟让领导的瓦岗军,一支是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另外一支则是杜伏威、辅公祏领导的江淮起义军。由此可见,杜伏威的军事实力,在隋末唐初的割据群雄中,还是占有一席之地的。那么,杜伏威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杜伏威,齐州章丘人氏,关于此人的早年经历,史书中的记载,还颇有些趣味性的传奇色彩: 少落拓,不治产业,家贫无以自给,每穿窬为盗。与辅公祏为刎颈之交。公祏姑家以牧羊为业,公祏数攘羊以馈之,姑有憾焉,因发其盗事。郡县捕之急,伏威与公祏遂俱亡命,聚众为群盗,时年十六。 (《旧唐书·杜伏威传》) 这段记载是说,杜伏威年轻的时候,家境贫寒,生活无法自给。好在,杜伏威有一个好朋友,名叫辅公祏,二人堪称刎颈之交。辅公祏的姑姑家,以牧羊为生。于是,辅公祏监守自盗,经常偷姑姑家的羊,救济杜伏威。 可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辅公祏的姑姑,发现二人的盗窃行径之后,当即向官府举报,当地衙门前来拘捕这两个偷羊贼。为了躲避搜捕,杜伏威与辅公祏,急忙事先逃离。走投无路之下,二人只好落草为寇。当时,两人也只有十六岁而已。 从古至今,任何一个行业,想要成为业内的龙头老大,都是需要勇气与魄力的,即使是当土匪也不例外。恰恰,杜伏威就是这样一个人。落草为寇之后,每次出去拦路抢劫的时候,杜伏威向来是“出则居前,入则殿后”,很快赢得了部下的一致拥戴,被推举为首领,成了一个初出茅庐的土匪头子。 当然,杜伏威的崛起,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杜伏威、辅公祏落草之时,各地已是狼烟四起,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特别是大业九年(613年),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反隋,致使隋炀帝二征高句丽,功败垂成。随后,隋末的农民起义战争,正式拉开帷幕,这也给了杜伏威坐大的机会。 起初,杜伏威的实力,还是比较弱小的,仅凭他自己,是难以成就大事的,只有先依附于他人。于是,大业九年(613年)十二月,杜伏威率众入长白山,投靠当地的一名起义军首领左君行,加入了农民起义的序列。 万万没想到,这个左君行,非常看不起杜伏威,对他的态度异常傲慢无礼。见此情形,杜伏威觉得,如果继续在左君行手下效力,免不了要被他穿小鞋,自己将永无出头之日。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经过深思熟虑后,杜伏威率领部众,脱离了左君行,选择了南下发展,进入江淮地区。 那么,杜伏威为什么不继续留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