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巍巍大唐:开国 > 第二章 李唐建国(1)——初入长安

第二章 李唐建国(1)——初入长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法三章”的做法,“与民约法十二条,悉除隋苛禁。”这段文字的意思是,李渊进入长安后,与长安百姓约法十二条;同时,又下令废除了隋朝全部的苛捐杂税。

其实,早在总攻长安之前,李渊就曾经严令义军将士,一律不得擅离军营,不许践踏长安周边百姓的庄稼,不许掠夺百姓财物。攻克长安,并没有让李渊迷失自我,李渊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在李渊看来,进入长安后,更应该严明军纪,不能因为一时的军事胜利而忘乎所以。

因此,在破城之前,李渊三令五申,告诫义军将士,进城后禁止纵兵掳掠,袭扰百姓。于是,李渊在攻克长安后,他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维持长安城正常的治安秩序。他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率领本部人马,依照攻城前的约定,封存府库,收集图书典籍,严禁士兵掳掠,同时派兵驻守长安的各个粮仓:

帝乃遣二公率所统兵,依城外部分,封府库,收图籍,禁掳掠。军人勿杂,勿相惊恐。太仓之外,他无所干。吏民安堵,一如汉初入关故事。(《大唐创业起居注》)

在李渊奉行秋毫无犯,严明军纪的原则之下,义军入城后,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劫掠事件。因为李渊很清楚,长安如今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如果进城之后,大肆掳掠,这样只能激化社会矛盾,还有可能引发民变、动乱。以李渊的老辣,他还不至于会到那样愚蠢的地步。

更何况,李渊所率的义军,素来被冠以“仁义之师”的称谓,一路上秋毫无犯,善待百姓。所以才能一路从太原挺进关中,直到攻下长安。李渊这样做,也是为了赚取民心。他是以这种方式向天下人表示,我们李家是可以肩负起平定四海,一统天下的重任。同时,也为日后取代隋朝,建立大唐,赢得广大民众和社会底层的支持。

上一章节提到过,隋炀帝三下江都之前,曾让老臣卫文升辅佐代王杨侑。然而,李渊挺进关中之后,卫文升就因为忧惧成疾,一病不起,从此不再过问政事。所以,卫文升病重后,长安城基本上是由两个人主事:左翊卫大将军阴世师、京兆郡丞骨仪。

对于阴世师和骨仪这两个人,李渊可以说是恨之入骨。李渊兵临城下之时,曾经希望可以兵不血刃地占领长安。所以,李渊在攻城前,派遣使者劝降阴世师、骨仪二人。可是,这两个人却执迷不悟,选择了顽抗到底,拒绝了李渊的劝降。

不仅如此,阴世师和骨仪两个人更加丧心病狂。在李渊起兵之初,这两个人为了敲山震虎,杀了留在长安的李渊亲属(其中就包括李渊十四岁的幼子李智云),而且还挖了李家的祖坟,毁坏了李渊家五代以内的家庙。这种行径,不要说放在以前,就是搁在现在,也是丧尽天良,要遭天谴的。因此,对于阴世师、骨仪,李渊说什么都不能原谅,血海深仇如何释怀,这两个人必须要杀。

当时,李渊攻进长安的时候,卫文升已经病故,阴世师、骨仪等人俱被擒获。于是,李渊当众揭露阴世师、骨仪“贪婪苛酷,且拒义师”的种种罪责。然后,李渊命令长子李建成,将阴世师、骨仪,当众处斩于朱雀街道,其党羽十余人也一并处死,其他人一概不予追究。从占领长安到李唐建国的这个过程中,李渊总共就只杀了这十几个战争罪犯。

李渊的态度很明确,就是四个字:只诛首恶。李渊的做法是,只是杀了负隅顽抗,罪恶滔天的首恶之人及其党羽,绝不株连任何一个无辜之人。这样,可以有效地安定人心,彻底消除所有人心中的恐惧,一举扭转长安城中风声鹤唳,人人自危的现状,使得长安重新回归到了正常的轨道。

自从李渊入主长安以来,经过他一系列安抚百姓,稳定人心的举措,严格军纪、只诛首恶等等。很快,就让长安城的面貌焕然一新,家家户户纷纷回归到了正常的生活状态。并且,李渊的一项项义举,令他得到了长安关中地区百姓的一致拥护,在百姓心中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印象,与暴虐无道,视人命如草芥的隋炀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根据《大唐创业起居注》的记载:

余无所问,京邑士女,欢娱道路,华夷观听,相顾欣欣。

所以,李渊进入长安后,稳定内部政治环境的第一个措施,安抚百姓。在短短时间里,就圆满地完成了。紧接着,李渊便开始实施自己的下一步措施。这个措施,对于李渊而言,也是至关重要。

李渊稳定内部的第二个措施:尊奉隋室。

为什么说李渊的这第二个措施至关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天下人对于李渊的看法。李渊当初从太原起兵,打出的旗号是拥立代王杨侑为帝。尽管李渊知道,这次起兵的目的就是为了反隋,为了取代隋朝。但是,李渊就是不能打出反隋的旗号,只能依旧打出拥护隋朝统治的旗号。

虽然隋王朝此时已经大厦将倾,名存实亡,可是毕竟隋朝还没有正式灭亡。如果谁要是在这个时候公开打出反隋旗号,那势必将会成为天下群雄的公敌,会置于风口浪尖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