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入主关中(2)——大杀四方
知道,李渊摆明了是要造反,他的终极目标是要取代隋王朝。所以,面对李渊向关中的大举进军,坐镇长安的代王杨侑,自然要调兵遣将抵御李渊。 于是,代王杨侑连忙派遣虎牙郎将宋老生,率领两万隋军,驻守霍邑;同时,又命令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率领数万隋军精锐“骁果军”,驻守河东郡。隋朝两路大军,重兵扼守霍邑、河东郡,准备在此阻击李渊。 应该说,隋朝方面是严阵以待,在李渊进军长安的路上,设置了重重障碍。除此以外,隋末乱世中的其他群雄,也盯上了李渊,他们也将李渊视为改变天下大势的重要力量。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就是——瓦岗军领袖李密。 李密可以说是隋末乱世中的一个风云人物,实力也最为强大,麾下拥有三十万瓦岗军。这个时候,李密正率领三十万瓦岗军,围攻东都洛阳,与洛阳王世充进行着殊死搏斗,正是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 李渊起兵,进军关中,无疑这是在动李密的奶酪。如果激怒了李密,李密到时候肯定会率领三十万瓦岗军,挥师西进,与隋军前后夹击。那时,李渊必然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军事困境。 因此,李渊自起兵以来,所奉行的外交策略,八个字:北结突厥,东和李密。在北边与突厥结盟,保证大后方太原的稳定;在东边,则要与李密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避免李密从洛阳出兵,与隋军共同夹击自己。 先前,李渊派遣刘文静出使突厥,已经完成了“北结突厥”的外交任务,始毕可汗专门派了两千铁骑为李渊助阵。现在,就只剩下了“东和李密”。那么,李渊该如何稳住实力雄厚,坐拥三十万大军的瓦岗军领袖李密呢? 与李渊的想法一样,李密对于李渊的异军突起,也是十分重视。当时,天下的反隋武装数不胜数。可是,李密唯独认为李渊是最有资格与自己争夺天下的人物。李密也是一代英雄,当时又是中原第一霸主,更是各路反隋武装的盟主。况且,李密也早就对关中地区,垂涎已久,没想到,被李渊捷足先登,李密自然是不高兴的。 所以,李渊认为,如果想要进军关中,就必须要过李密这一关。那么,老谋深算的李渊究竟如何应对实力雄厚的李密呢? 没等李渊主动联系李密,李密却向李渊抛出了橄榄枝。在李渊起兵之初,李密就让自己手下的著名才子祖君彦,给李渊写了一封信。但是,说实话,李密的这封信,口气确实有些骄狂,完全是一种天下之主的口吻,把李渊完全当作自己的下属。这封信是怎么写的: 与兄派流虽异,根系本同。自唯虚薄,为四海英雄共推盟主。所望左提右挈,勠力同心,执子婴于咸阳,殪帝辛于牧野,岂不盛哉!(《资治通鉴》) 看到李密的这封来信,李渊都给乐笑了。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李密就以这种居高临下的姿态,睥睨群雄,也太过狂妄了。接到李密的来信后,李渊又突然心生一计。正好可以利用李密的三十万瓦岗军,牵制住洛阳的隋军主力,借此减轻来自东面的军事威胁,而自己则能一路挺进关中。想到这里,李渊对众人说道: 密妄自矜大,非折简可致。吾方有事关中,若遽绝之,乃是更生一敌;不如卑辞推奖以骄其志,使为我塞成皋之道,缀东都之兵,我得专意西征。俟关中平定,据险养威,徐观鹬蚌之势以收渔人之功,未为晚也。 李渊很快就想到了稳住李密的办法,那就是故意示弱,麻痹李密。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是,李渊就让记室温大雅给李密写了一封措辞非常谦卑的信。在信中,李渊极力贬低自己,抬高李密,并且推尊李密为盟主。比如,信中有这样一段话: 天生烝民,必有司牧。当今为牧,非子而谁!老夫年逾知命,愿不及此。欣戴大弟,攀鳞附翼,唯弟早膺图箓,以宁兆民!宗盟之长,属籍见容,复封于唐,斯荣足矣。(《资治通鉴》) 要知道,李渊比李密年长许多,如今,李渊竟然如此卑辞厚语地共推自己,李密更加傲慢的找不着北了。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李密收到李渊的回信后,得意洋洋地向座下诸将炫耀,还说道:“唐公见推,天下不足定矣!”从此以后,双方开始互相往来信使,互通有无。 就这样,李渊略施小计,就摆平了骄傲自负的李密,使得李密迷失在了自己释放的“糖衣炮弹”中。李渊仅凭一封信,就化解了来自李密的军事威胁。所以,接下来,李渊所要面对的敌人,就仅仅是关中地区的隋军主力了。在完成了“东和李密”的外交任务后,李家父子便一往无畏地踏上进军关中的征程。 然而,李渊没有想到,自己在进军长安的征途中,却遇到了一个又一个难缠的平生劲敌。李渊甚至几度萌生了半途而废,中途折返的想法,差一点就让李唐王朝建国的宏伟蓝图半道夭折。 李渊是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初五,从太原誓师出征。很快,李渊率领三万义军,进入雀鼠谷。七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