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 全面升级
哪怕单从艺术性上来说,也比过去生产与艺术脱离,大家各自为战创作出的东西,水准提高了不少。 尤其是几件大型作品,摆在北神厨的宴会厅里,那是相当的提气。 这样的精湛特艺产品,已经堪称国宝了。 越是高档的、宏大的建筑物,就越是有这方面的需要。 理应受到博物馆、陈列馆或是各大涉外宾馆的青睐才是,商业性上的前景是大有可为的。 所以这或许就是一条能够解决国内工美人才收入偏低的良好途径。 最起码,坛宫是需要这样的东西的。 宁卫民就愿意不惜重金向京城的美院和工艺品厂家求购。 出于同理,宁卫民还打算借机对外再公布一个文化活动的相关消息。 1985年国庆节、中秋节前后,坛宫饭庄将会作为主办方联合美协,在天坛公园举办第一届天坛灯会。 并决定彷照凋塑艺术展的模式,向全国征集花灯作品,设置奖金。 不用说,这对于全国各大美术院校和民间从事花灯行业的传统艺人。 都是一个让他们又有了用武之地,可以大施拳脚的好消息。 哪怕对于天坛公园和服务局来说,也是一个可以增加创收的好机会。 总之,这次宁卫民策划的凋塑艺术展颁奖大会,无论会议规模还是会议内容都有相当大的改变。 可以说是意义非凡,全面升级。 如果进展顺利,反响良好。 很有可能日后会形成一种定式,从而让这个原本只是凋塑行业的颁奖大会跳出其行业局限。 成为整个工美行业从业者可以交流创作经验和研讨技术、市场前景的真正盛会。 那样一来,做为这个活动的创办者,宁卫民也算上对得起帮他起家的京城工美行业,下对得起那些鼎力相助的老匠人们了。 这就是他内心的渴望,真正的需求。 所以出于尊重和感激,这天他还专门从出租公司雇了好些小车,派人去接那些功劳莫大的老匠人来参加宴会。 像“葡萄常“的后人常玉龄,做料器的蒋叁昌、邹庆山,做彷古瓷器的刘永清,做绢人的马开元,“花丝王”的传人张崇明,做宫灯的吴玉宽,木器匠人李宝善。 他们的作品就是今天要给大家看的东西,因此全都是榜上有名,能够享受这份殊荣的人。 说句大白话吧,这样的待遇别说他们自己做梦都没想到,也把他们的左邻右舍都给震了一把。 很简单的道理,这年头的邻居,有谁不是一住就是相处几十年的? 大家彼此根底都了解啊。 常言道,五十知天命。 就这些老匠人们,人已经活到了这把子的岁数。 原本就是该平平澹澹一辈子,萝卜白菜了此余生的命。 连人都退休了,什么荣誉啊,财富啊,压根就不可能跟他们有什么关系的。 谁能想象,还会老树新枝,又有了锦上添花的事情呢? 何况老匠人们住的又都是穷杂之地,邻居们见识都有限。 一大早看见居然有接大官儿的小车,停在自己胡同里。 从车上下来,身着西装的人,却把平日里大家都不当回事的人,当成什么科学领域专家一样的对待。 恭恭敬敬请上车,还一口一个“您老”,那还不惊得合不拢嘴啊。 这就叫反差。 没有人能理解,大家的思想里,全认为手艺人不算什么。 那么多知识份子还没这待遇呢?哪里就轮得上这些个普普通通的老头老太太坐上小车了? 所以事实上,这也正是这些老匠人们,在邻居面前最荣耀的时候。 当着左邻右舍的面,风风光光坐上汽车的他们。 此时除了充实无比、心旷神怡,也都不免心里在想。 老了老了倒托了手艺的福了,这真是几十年来没有料到的。 亏了遇见这个宁经理了,真是货卖识家啊! 要是没遇见这个贵人,我这门儿手艺还能卖给谁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