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雷公之孙
张栋一句接着一句的这番话,说得好像挺恳切。 但是眼神之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神色,可以骗过其他人,却骗不过王小涛。 “杨遇春。”只听王小涛说了这样三个字。 原本心头暗自得意的张栋,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顿时脸色陡变。 本来他的想法是,即便是这件托架,最终难不住王小涛,可也一定会让王小涛颇费一番周折。 万万没想到,居然就只是这么一眼,就轻而易举的道出了来历。 “清朝的历史上,有二十九位汉人被封爵位。” “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定南王孔友德,靖南王耿仲明,义王孙可望,一等海澄公黄梧,一等公年羹尧,一等谋勇公孙士毅,三等威信公岳钟琪……等等。” “杨遇春身经乾陵、嘉庆、道光三帝,三代皇帝对其都极为重视,备受重用,立下赫赫战功。嘉庆帝称之为‘福将’,道光帝封其为王侯,可谓是恩宠极隆。” “公元一七八零年,杨遇春跟随清朝大将福康安前往镇压各地起义,在应对田五起义、湘贵民起义等战争时,以一当百、骁勇异常,立下赫赫战功,自此得到赏识和提拔。” “一七九五年,杨遇春再次随同福康安镇压古州苗民起义,再次立下大功。《清史稿》记载:杨遇春率军冲入叛军之中,“纵横决荡,当者辄靡”。其势如破竹之势无人可挡,由此真正成为大清名将,备受乾隆帝赏识。” “公园一七九九年,乾隆皇帝驾崩,嘉庆皇帝真正掌握实权。此时的九州大地,白莲教起义正盛,杨遇春镇压叛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自此被嘉庆帝称为‘福将’,意为大清之福。” “在一八一三时,杨遇春镇压天理教起义再立奇功,被封二等男爵,获赠黄马褂。” “一八三五年,杨遇春辞官,道光帝封其为一等昭勇侯,真正封侯拜相。同时赏赐自己最喜欢的一件藏品,爷爷乾隆帝留下的一件东珠。在清朝,东珠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只有皇帝可以佩戴,嘉庆皇帝处死和珅的罪责中,其中有一条,就是私藏东珠。由此可见,道光皇帝对杨遇春的器重。” “作为乾隆帝最喜欢的收藏品之一,这颗东珠自然也专门打造了托架,造型和这个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那件托架三足上为五爪龙,而非四爪蟒,另外也抹去了正天监的标示。” “当时赏赐这颗东珠的时候,道光帝命令传承下来的正天监,专门又为杨遇春打造了,一件除了五爪龙化作四爪蟒、以及没有正天监标示之外,一模一样的托架,就是这件。” “关于杨遇春的事迹,《清朝全史》中都有记载,道光皇帝赏赐东珠和命正天监从新制作托架的事情,都在其中有记载。” 白莲教起义,和清朝巨贪,千古第一贪的和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当时嘉庆帝认为,白莲教之所以屡屡无法剿灭,和朝廷内的贪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以待到乾隆帝驾崩后,只是用了十天的时间,就赐死和珅抄家,之后才是由杨遇春带兵,成功剿灭白莲教。 王小涛这番滔滔不绝的言语下来,张栋脸上的表情,那叫一个精彩。 这些事情,听上去好像没有什么,但真正懂行的人才知道,想要了解到这些东西,究竟有多难。 不过这样,也更勾起了张栋的争斗心,继续拿出了其它更加难以辨认的东西。 结果都一样,无论张栋拿出来的什么东西,王小涛都会在入目的第一眼,都给出准确的答案,对答如流。 不仅给出了完整的解释,还会延伸出更多的东西。 然后,就见张栋的表情,一次比一次更加精彩。直至嘴巴张开老大,足足可以塞进去一个鹅蛋的样子,失神呆愣在原地! “栋哥,没少下墓吧?”就在张栋的失神之中,王小涛又接着来了这么一句。 “你怎么知道?”失神中的张栋,猛地打了一个激灵。 墓他确实没少下,但是这件事情,知道的人很少很少。就连好友贺全他都从来没提起过,自然也就不存在贺全透露出去的可能了。 “身上的土腥味,都盖不住了。”王小涛淡淡一笑道。 张栋脸色更加凝重了。 经常下墓的人,身上确实有股土腥味,但这股味道可不是随随便便,都能闻得出来。 别说是一般人,即便是放眼整个文物考古圈,能够嗅出这种味道的,亦是凤毛麟角。 更别说,像他这种,每次下墓都会有特殊准备的人来说,想要嗅出他身上的墓土味,更是凤毛麟角中的凤毛麟角。 贺全此时,则是好奇的凑近在张栋身上嗅了嗅,一边使劲的嗅着,一一边不停的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