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朱翊镠的好日子,彻底到头了!!
朱翊钧本来要给张居正一点来自皇权小小任性的震撼,一意孤行的执行下去。
他玩的也不是什么新花样,就是卖官鬻爵,甚至是授予封地的爵位,更加明确的说,就是分封制。
自从西晋爆发了八王之乱后,中原王朝吸收了历史教训,即便是王爵,他的分封也没有任何的领土,王公侯伯子男再无实际封地,更多的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封邑到食邑,是中原封建制度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变化的过程。
封邑到食邑变化的标志性事件,便是商鞅变法,在第九级军功爵‘五大夫’即可获得税邑三百家。
到了大明,朱元璋突然开了历史倒车倒行逆施,让藩王有了封地,那是基于南北巨大矛盾,以及胡元已经切实统治了一百年的现状做出的决定,同样也是朱元璋‘家天下’主张的体现。
靖难之后成祖一系,逐渐收紧了藩禁,大明的藩王就藩地方,在藩禁之下,连出王府都做不到了。
“陛下,此端一开,自然是贻害无穷,现在分得清楚海内海外,日后这条界限会不断的模糊,最后大明腹地必遭反噬。”
“以徐阶为例,他无法从官选官变为世袭公卿,转而开始寻求土地,试图以占有土地实现自己的世袭罔替。”张居正再次阐述了大明遮奢户们兼并的原动力。
世袭罔替,万世不移。
国亡家不亡。
张居正可以拿到定策爵赏的世券,因为波及范围很小,而且机缘巧合之下,才能获得。
以定策爵赏实现世袭,有一个巨大的背景,那就是主少国疑,大明漫长的两百年时光里,也就两次而已。
“先生的意思是,日后这海外爵赏封邑会倒反天罡?”朱翊钧眉头一皱,听懂了张居正真正的担心。
大明的读书人啊,在让人失望这件事上,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但凡是露出一点点的破绽,就能撕出一个口子来,假公济私,窃公为私。
“陛下,一定会的。”张居正略显无奈的回答道。
海内爵位为军功爵,而海外爵位为开拓爵,这在朱翊钧的圣旨里是反复说明了这一区别,军功爵和开拓爵有着非常明确且清晰的界限,但这个界限一定会被突破。
现在分得清,日后能分得清吗?
张居正的担忧,未尝不是群臣的担忧,军功爵和开拓爵的模糊化,一定会成为必然,既然结局注定是个悲剧,何必开始。
其实部分的廷臣和朝臣们的沉默,也是有乐见其成的想法,你皇帝崽卖爷田不心疼,给天捅个窟窿出来,趁着天漏,弄点好处便是理所当然。
“以先生大才,若新政戛然而止,我大明国祚几何?”朱翊钧想了想,这还是个值得不值得的问题,在开海之事上,朱翊钧表现一直很激进,而且非常坚持。
话说到这个份上,朱翊钧依旧不肯放弃。
“不过百年。”张居正面色有些痛苦,但这个问题,他真的想过,对于大明现状极为了解的张居正,对大明国祚有一个大概的估计,乐观一些,可以混个一百年,不乐观的话,也就是五六十年了。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发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名将如云,能臣如雨,文华耀目,盛哉大唐雄风,开元盛世时的洛阳行宫上阳宫,是天上宫阙,仅仅一个上阳宫就有宫女四万三千人,霓裳一曲数千宫女翩翩起舞,渔阳鼙鼓,安史之乱喧嚣,打破了这份人间仙境的美好。
安史之乱后,上阳宫变得破败寥落,四万多的宫女在兵祸中,四处逃散,宫中有一美人,从满头青丝躲到了白发生,由红颜变成了老皮,这白发的宫女坐在当初的戏台上,对着过往的行人,诉说着当年唐玄宗时的盛况。
如此强横的大唐,由盛转衰的速度,如同巨石从悬崖之上滚落。
而眼下的大明,万历初年的大明,从军兵全饷的大明到山河破碎的大明,急转而下的速度,几乎和大唐由盛转衰的速度相同。
张居正清楚的看到了这一幕,他也警示过这一幕,他将唐玄宗和大明世宗皇帝联系在了一起,讨论过克终之难,既是在说世宗皇帝,何尝不是在说大明的宿命。
三百年,中原封建王朝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儿。
大明已经两百多岁了,大限将至,张居正从历史的长河里,找到了王朝周期的那个关键,抓到了主要矛盾,那就是土地,清丈还田这四个字,就是张居正这个人杰,对这个历史宿命的答案,在这些年新政之下大思辩的影响下,张居正更加清晰的感觉到,是生产资料的矛盾。
“所以啊,何必担忧。”朱翊钧敲了敲桌子,十分肯定的说道:“国祚已不过百年了,大胆一点也无妨。”
张居正立刻摇头说道:“可是陛下圣慧天成,有大毅力,亦有大智慧,新政滚滚向前,我大明必然长统。”
讨论长策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儿,能够讨论长策,代表着张居正对大明的未来有着十足的信心,你老朱家的江山不过几十年了,张居正也就不阻止了,再坏,还能有山河破碎更坏?
就是看到了光明的未来,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所以张居正才如此阻拦。
“陛下,其实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