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红薯亩产几十石
“陛下这个想法,臣觉得可行。”
王洽点头道,“先前京东屯田事,之所以成效并不是很明显,就是相互推诿所致!”
“但明确到蓟辽总督府这边,并且参考卫所设的那些民所,更好的组织辽民、流民从事生产,但不赋予相应的职官,这让国朝未多出相应的开支。”
相比较于后世明确的管辖,在大明治下的情况,就变得不一样了。
府州县,卫所,兵镇,要镇等都是并设起来的。
这在明初的时候,有强权的五军都督府,实际负责一部分,那也没出现相应的混乱。
但随着五军都督府被架空以后,就暴露出各种问题。
尤其严重的一点,是破坏了大明的军制!
原先大明军队,就是从各地卫所中抽调,也就是代代相传的军户。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制度也被破坏,就导致卫所抽调渐渐靠不住了,只能朝着募兵制靠拢。
在朱由检的眼里,现阶段上下摆烂的大明,就像是一团乱麻。
想解决大明的问题,就必须将乱麻梳理好,重新构建新的体制才行。
可这件事情又谈何容易呢?
涉及一项国计民生的大事,会牵扯到方方面面!
这里一个问题,那里一个问题,一味的强行搞下去,会让大明越搞越乱。
所以这也是朱由检为何要选定基本盘的原因。
定点试行嘛!
圈定一个地域,边试行,边总结经验。
待成熟了以后,可扩大范畴,继续这样的流程,直到推广到整个大明。
“既然你们没有意见,那就由军机处完善相应章程后对蓟辽总督府明发上谕吧。”
朱由检点头道,“希望此制,能让京东屯田多产出些粮食,哪怕是供养战马的豆料也行。”
“陛下,若是给战马提供所需,臣倒是知道一物,或许能多产出一些……”王在晋听闻此言,眉头微蹙,看向朱由检说道。
“哦?”朱由检闻言,诧异道,“王卿说说,到底是何物?”
“说来,此物是徐阁老早先就提倡过的,还专门上过奏疏。”
王在晋开口说道,“此物名让甘薯,味甜,不过却带有毒性……”
“……”
听到这话,朱由检顿时就愣住了!
徐光启编撰的《农政全书》,就涉及甘薯一物,怎么自己把这事给忘了?
“韩赞周,去,传朕口谕,命徐卿即刻来见朕!”朱由检连忙挥手。
“喏!”
作为传统的农耕民族,对生活在神州大地的种花家,那对于能吃的作物,都有着极深的兴趣。
在鞑清时期,广泛种植的甘薯这类舶来物,其实早在明末时期,就已然开始在一些临海少地进行试行。
只不过培育适合神州种植,研究舶来物的习性等,在个人的坚持下,是需要很长很长时间的。
这也使得苦心培育出的良种,最终却成了鞑清的嫁衣,以巩固鞑清的统治基础。
朱由检的这种反应,让王在晋、王洽有些生疑,他们并不明白,天子为何对甘薯表现得这般重视?
“两位卿家,徐卿先前所发现的甘薯,其实是能直接食用的。”
朱由检面露笑意,看向王在晋等人道,“朕先前读过一本古籍,是记载三宝太监下西洋途径一个岛国时,就见过他们吃过此物。
且产量极为惊人,亩产数十石!
不过当地却让做红薯,味甘。
朕就在想,西洋小国能吃的,那种植到大明,定然也是能吃的,只不过两地情况不一。
想要种植到大明,需要培育适合大明的良种才行。
至于这红薯先前出现吃死人的情况,想必并未培育出最合适大明种植的良种所致。
或者就是不清楚甘薯的食用方式,见到一人误食毒死,就口口相传所致,让知道甘薯的人,都敬而远之。”
为了能让红薯这一高产作物,在大明提前培育出合适的良种。
并给予红薯相应的肯定,为后续大规模推广种植做准备,朱由检只能将事情引到郑和身上。
“在徐阁老先前所书甘薯疏中,也曾提到甘薯,亩产惊人,味甘。”
王在晋听闻此言,眉头微蹙起来,说道,“若此事是真的话,那是否能先在京东屯田小范围的种植?”
王洽双眸微张,对朱由检说道,“现在我大明各地治下,频生灾害。
倘若能多一类产量极高的作物,那对国朝而言,绝对是件利好的事情啊。”
岂止是利好啊?
增加一项农作物,这在饥荒年,连观音土都能吃!
吃先前没见到的红薯,对那些灾民而言,根本就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