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没人疼
张铁军在沈阳待了五天,算上礼拜天是六天。 宣传部那边的工作已经理顺,开始了合唱排练。他只是做为创作者在前期参与一下,人家合唱团有专业的指挥人员。 创作这事儿不用坐班,也并不限制他在哪里完成,可以在大院儿,也可以在家里,去京城和西疆也没有人管。 这个年代的创作环境特别好,各方面都相当重视和支持,给经费给福利,公费采风。 广告公司这边的事情也疏理差不多了,人员招聘基本上到位,业务方面也开始安排,算是进入正轨。张冠军在马不停蹄的跑批文。 张凤经过一个礼拜的适应对这边也熟悉了,住在酒店各个方面都不用操心,紧张过后就是享受。 中间张铁军也抽空去了两趟五爱新市场,把本市那边各个地方的货调整了一下,更换增加了一些款式厂牌,也拿到了几家西装的本市销售资格。 这个时候还没有代理的模式和理念,你给钱他就给你货,厂家自己也有铺子搞零售,给不给货完全就是看你能拿出来多少钱。 至于你拿货回去是摆地摊还是租门市卖,品牌方都不管也没有意见,你花大资金打造一个高档专卖店和他也并没有什么关系。 就很粗野。 同类竞业很突出的时代,因为这个后面还引出来很多的乱事儿,动刀动枪的,光是一个五爱市场里就发生了不下于十次枪击事件。 直到后来代理制和专卖制出现,这种乱象才得到了扼制,但又出现了暴力转店入股的事情。那就是后话了。 动物园那边的建设在加班加点,整个地块都已经按规划进行了圈占砌围,物流中心,厂房还有安保基地都在抢班加点的建筑。 第一批住宅和酒店,写字楼的基础工作也在开展,挖沟铺管干的热火朝天。 十月十二号,张铁军才回了本市。 刚刚下了一场小雨,天气还是阴沉沉的,总感觉风里夹着雨丝,气温只有两度,在外面说话都能看到哈气了,大街上已经都是风衣大衣和手套。 大马路两边边走边抽烟的人明显就少了。冻手。 树叶已经落光,青草已经枯黄,鸟语花香的景象就像昙花一现,是那么的短暂。阴沉,萧瑟,枯涸才是东北的主题。 张铁军把车停进宾馆的后院儿,给门卫大爷甩了包烟,上楼看了看。 他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来过这边了,他的那个房间现在也是堆满了货,到是把他那张床还给留着的。 看看一屋子床上地下的鞋盒子,张铁军抓了抓脸。鞋比衣服要占地方多了,需要的空间更大不说,还比衣服更不好保管。 中间那屋就更不用说了,床都不够用了,早就在地中间搭起了货架子。下面还几个车库呢,也是挤的满满的。 这样下去不行啊。张铁军有点挠头。这地方眼瞅着就要不够用个屁的。 主要是摊子太多,货的品牌款式也多,都需要地方存放收拾。这就是柜台搞多了的弊端了,挣钱确实是挣,麻烦事情也同样是多。 现在这边光是理货提贷发货都是单独雇了五个人在做,营业员根本就兼顾不过来。 有点愁。尤其是现在马上入冬了,冬天不管是衣服还是鞋都更厚重,更占地方。 锁好门下楼,从宾馆正门出来,站在马路边回头看了看这栋老楼。 这里原来是市邮电大楼,八六年才改做了市府招待所,专门为市里的五大班子服务,八九年改称迎宾馆对外迎客。 这里一直是亏损运营的,原来是办公楼的时候不提,改成招待所以后因为是为领导服务,那时候根本不计成本。 后来是迫于资金的压力才又改为宾馆对外待客,以便解决财政困难。但是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么的骨感。没有客源。 原来的服务行业都是坐在家里叼着烟卷儿听着曲儿等客人上门的,那不是一般的牛逼。就没有经营的思维。 而且他这个位置又很尴尬,前面火车站有本市大饭店,大旅社和新加坡人开的环球大酒店,后面有铁路招待所和私人旅馆。 属于档次拉不上去,价格降不下来。而且后面还要继续亏下去,在手术台上一躺就是十多年,市里就不断的想办法输血抢救。 不过到是不奇怪,这个年头的商业大势就是这个样子的,正是弃旧换新的剥离期,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保守者’疼痛,不甘的嘶喊大叫。 为什么保守?因为即得利益。 张铁军琢磨着穿过马路下楼梯进入地下商场。 地下商场的南头通道已经通行了,鞋区这边已经人声鼎沸一副热闹的样子,人们不断的从中间通道两边的大门出来进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