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管理(求月票,求订阅)
这次谈判的主要问题,就在罗伯特开价方面,麦道听到要工程师指导建立厂房,立即从美利坚调人过来。
听说内地要派人去培训,答应,不过培训费开价有些贵,五百人,半年,三千万美金。
平均一个人六万美金,说实话有些贵,但是要说学习的技术呢,就不贵了。
第二天早上,杨海就来了,带来了好消息:“建设,场地都没问题,只要你这边谈妥了。”
何贵点点头说道:“成立公司怎么办?”
“马上成立公司了吗?”杨海开口问道,杨海也知道自己只是起到一个沟通人的作用。
何贵点点头:“初期投资两亿美金,后续会继续投入的,争取三年之内量产。“
杨海不懂这些,但是听到投资额度,愣了一下问道:“初期投资这么多,总的呢?”
“总的起码五六十亿美金吧,麦道那边起码就是三十亿美金,这边后续还有很多东西。”何贵之所以说要三年,是因为在这中间,需要很多很多的配套厂。
“对了,你回去跟你爸说一声,飞机场的配套厂,到时候还是让J工企业来做。”现在内地的J工已经实行标准化了。
集体企业国企,何贵都不考虑,八十九十年代的国企,集体企业,简直是一把手的天下,很多在后面的摸着某些东西过河的情况下,就被私人瓜分了。
曾经的健力宝,就是因为管理层私有化没有与当地达成协议,然后走下坡路的。
站在集体一方呢,防止集体财产流失,但是这些管理者认为,自己把厂子做这么大,自己就应该得。
看起来两方都有理由,但是说一句实话,没有厂子这个平台,你啥也不是。
当然有些地方就不一样,当地大头目与集体企业直接瓜分了就是了,价格更是低廉的不像话,这也导致了九十年代的下岗潮。
不下岗管理层怎么把厂子拿到手,一帮老鼠不但吧厂子吃垮了,反过来还把厂子吞下去了。
何贵要做飞机,不可能让这些人来搞的,到时候影响飞机的进度,你说咋办?
处理,处理起来耽误时间,而且说个不好听的,集体企业,国企把技术泄露出去,你还只能瞪眼……。
对于国内来说,这一架飞机涉及到的工艺太多了,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飞行控制系统。
何贵其实不知道,内地也有大飞机项目,运十,运十项目在86年夭折,当然原因有很多。
第一,还是穷,没钱。
第二,虽然说运十首飞成功,但是一架大型飞机,首飞才意味着刚刚开始,距离量产可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三,就是配套设施,一架飞机需要很多配套厂,大到飞机轮胎,小到线缆等等。
第四,当时的民航不愿意采购运十……至于为什么,看看国内现在的民航飞机数量就知道了,过手的东西手上都有油水。
86年的时候否决了3000万人民币的研发费用,所以运十夭折了。
何贵这次把大飞机弄回来,虽然花费代价很大,但是相关的制造技术,飞机设计,还有材料等等,可以说不亏。
因为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研发,这也是为什么两条生产线,还有相关技术授权,材料工艺要几十亿美金?
为什么何贵盯上了DC10呢,第一,三发也是有自己优势的,三发的安全性其实是很高的,看看美利坚的军用加油机用的就是DC10宽体客机改造的。
第二,三个发-动-机,载重量很大,这也是后来成为货运飞机的优点。
第三,这种飞机以后改造成大型预警机,军用运输机,宽体客机有自己的优势。
第四,就是名声,何贵觉得空难之王这个称号,估摸着有波音的功劳,不然麦道也不会被兼并。
何贵不能直接说,把运十的人给自己,其实运十的人在西南那边去了一部分。
五百名工人去麦道培训半年,肯定没有多大问题的,另外何贵还要挖麦道的人,争取三到五年量产。
这可以说已经够快了,至于说民航不采购……何贵难道不能自己拉一帮人搞公司,再说,何老板到时候扶持一些二世祖干公司,自己给飞机……。
杨海点点头,出门就把文件递给了自己老爸的秘书,然后秘书直接朝大内去了。
五百人的团队,肯定要技术优先的,另外就是配套厂,肯定要筛选的。
军工企业的好处就是规章制度可以很严格的落实,换了其他企业,就不一定了。
而且内地以后建造大飞机,肯定也需要配套的厂子。
但是现在内地还没有民营企业,这咋办?
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最后问题又给了何贵。
何贵看了看这几个选择,开口说道:“我选第二个,也方便咱们以后卖飞机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