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闻土识籍贯
张扬的第一反应是:有人把几件不相干的东西,拼凑在一起了。 “是啊,这些我还没敢动呢!”茅十七答道。 他懂张扬的意思,赶紧绕过一堆疑似出土文物的杂物,来到了桌子前。 镜头推近,开始给大家展示这件器物的细节。 「名称:银鎏金雉形盒」 「材质:银、铜、金」 「生产时间:1025年」 「详细信息:辽代贵族使用的一种雉形盒,用来装珍贵的饰物和金银」 雉?原来这只鸟是只野鸡啊。 靠近以后可以看见,这只雉从腹部一分为二,头部、背部和翅膀是盖子部分,尾巴则和作为容器的腹部连在一起。 上面的鎏金,历经千年依然保存的比较完好。 依稀可以想象出,这件东西刚做出来的时候,放在房间里肯定是金光闪闪。 装东西的容器?张扬觉得,更多的还是装饰品吧。 这毫无疑问是一件精美的出土文物,而且是辽代墓中的顶级陪葬品。 保守估价超过四十万。 “这东西还不错吧?” 茅十七问话的语气中透露着期待。 毕竟整间房子里,就数这只鸟身上的金色最多了。 “这是辽代的文物,距今大概一千年左右。” 张扬先解答了一下弹幕的疑问,随后回答茅十七的问题: “这样的金属鸟,目前没有任何拍卖记录。” “意味着,要么是件孤品,要么和它同款的文物,不是在地下,就是在博物馆里。” “价值,很高。” “好!”茅十七鼓着掌小声喊道。 他的脸上不由自主的露出快乐的笑容。 这是一个立志把盗墓贼都送进去的前盗墓贼。 张扬很好奇,楚振民到底跟他说了什么,怎么程二爷就没有这样的转变呢? …… “这些青花大碗要看一下吗?” 茅十七指着地面上摆成三长条的青花碗说道。 “你别动,我先大致的看一下。” 等手机聚焦,张扬看清了青花碗上的纹饰。 他突然想起上次,给人帮忙做涉案文物鉴定的时候,也是一样,全是清中期的青花碗。 一件叠一件,就像放在橱柜里的吃饭的碗一样。 这次更离谱,碗的纹饰都是一模一样的。 难道是同一批窑出炉的? 张扬让茅十七小心的拿起两件青花碗,仔细对比了一下生产时间。 竟然都是1833年(清道光十三年)生产的。 难道是…… 张扬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你看看,这个碗里棕灰色的,是土还是石灰?”张扬指挥茅十七说道。 后者用指甲挖了一点碗里结成块的土,用手指碾碎了,放在鼻子前闻了闻。 “应该是石灰,还有一些川渝地区的红土。” 【???】 【这么专业吗?】 【我不信,万一是云贵地区的呢】 张扬也觉得茅十七的说法有点无厘头。 不过根据他判断,这还真是川渝地区的陪葬品。 在清中晚期时,那边有一种特殊的丧葬习俗:碗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