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都城佛光寺祭拜
大唐王朝时期,《大唐西游记》的取经之人,唐玄奘曾经在此颂扬佛法。 从唐玄奘在此颂扬佛法开始,一脉相承下来,传到如今,佛光寺由星云大师担任主持。 恰好,金禅听闻,星云大师圆寂。 于是,金禅与云星辰、江心月分别之后,便独自来到佛光寺,祭拜星云大师。 ……………………………………… 佛光寺:星云大师。 1937年12月中旬,扶桑群岛在神州大地进行“南京大屠杀”的时候,其扛了两个小被单,跟着流亡的人潮逃亡流浪。 其1927年出生,那一年,仅仅十一岁的少年人。 在1949年,这个年轻人,来到月牙岛。 三个不同时空的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经的唐玄奘、东渡扶桑的鉴真、以及月牙岛的星云大师。 唐朝鉴真大师,经过多少磨难到达扶桑千岛弘法传播文化,在七十五高龄,自知归乡无望。 鉴真写下遗偈:“山川异域,日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历史长河是一个巨大的轮回时空,唐玄奘、鉴真、星云大师是真实的。 而金禅是故事虚构的。 ……………………………………… 星云大师生前如是说: 走到生命的最后,没有舍利子,各种繁文缛节,一概全免。 人世一生,生了要死,死了要生,如同四季循环。 物质有“成住坏空”的还灭,人生当然有“老病死生”。 ……………………………………… 星云大师生前如是说: 他一生,世人皆以为富贾一方,其实其以贫穷为职志。 其童年遭遇神州大地战火,家贫如洗,却不感觉贫苦,内心富有。 到了老年,世人误以为其富有,拥有荣华富贵,但其却觉然,那是空无一物。 因为,一切荣华富贵,都是十方大众的,不是我的。 在月牙岛上,虽然建设了多少寺院,多少学校等等,却不愿为自己建一房一舍,为自己添一桌一椅,其上无片瓦,下无寸土。 佛教僧伽物品都是十方共有,哪有个人私有?但在其内心,又觉得世界都是与其共生。 ……………………………………… 星云大师生前如是说: 其一生,世人都以为其创业艰难,事实上其内心觉得简易,因为集体创作,我只是众中之一,做时全力以赴,结果自然随缘。 其一生奉行“以退为进,以众为我,以无为有,以空为乐”的人生观。 凡其出家弟子,都应本诸出离心,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生活要求简朴,不要积聚。 世人误以为其善于管理,事实上只是懂得“无为而治”。 彼此互助合作,除了戒律、法制之外,没有权力去管理别人。 佛光弟子的戒律,不私自募缘,不私自请托,不私置产业,不私造饮食,不私收徒众,不私蓄金钱,不私建道场,不私交信者。 若是,佛光弟子都能这样做到,佛光山的法脉会更加光耀永远。 ……………………………………… 星云大师生前如是说: 众生皆得自由,众生皆得发展,众生皆有所成。 所谓“光荣归于佛陀,成就归于大众,利益归于社会,功德归于信徒”,佛光弟子应该好好奉行。 对于世间的一切,来了,并没有觉得欢喜,去了,也没有觉得可惜。 总想,人生应该任性逍遥,随缘自在,能够与道相应、与法相契,就是最富有的人生。 佛法便是弘扬每个人内心的善,这个是主旋律,脱离这个便是借佛法为恶。 任何人的内心都有善、恶,不是佛法存在于每个人内心,而是人性之内含有佛法。 ……………………………………… 星云大师生前如是说: 其一生,讲求“给”的哲学,总是给人赞叹、给人满愿。 其立下佛光信条: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 因其深知结缘的重要,心里只想到处结缘、到处散播佛法种子。 其立志兴办各种教育,因其从小我没有进过正规的学校读书,所以,才更加明白,教育才能提升自我,改变气质。 曾发心著书立说,因为从佛法那里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将内心的泉源用来供应世间。 ……………………………………… 星云大师生前如是说: 其一生,以弘扬人间佛教为职志,佛说的、人要的、净化的、善美的,凡有助于增进幸福人生的教法,都是人间佛教。 苦,要视为激励、增进的力量。 无常,不是定型的,可以改变未来的一切,促进人生的美好。 空,不是没有,空是建设有的,要空了才有,一生一无所有,不是真空生妙有吗? 智就是般若,仁就是慈悲,勇就是菩提,让戒定慧在内心成长,以践行道为世间修行。 ……………………………………… 星云大师生前如是说: 在“佛光大道”之上,在“九九归一”征途,彼此有所发挥,彼此不容分散力量,凝聚共识,让大家有团聚的向心力。 其对两岸视如一家,其对世界都如兄弟姐妹,希望把美好的因缘留给人间,把佛法的情谊留给信者,把信心的种子留给自己,把无上的荣耀留给佛教大众。 心怀度众慈悲愿,身似法海不系舟; 问其一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 ……………………………………… 本人虽未曾相识月牙岛的星云大师,久仰其名,摘得其文,告慰逝者安息。 ……………………………………… 神州大地的历史长河,是九位一体,神州少年之性: 在每一个神州少年人的身上,同时具备。 金禅——破军星,为善之性。 百里扶苏——武曲星,除恶之性。 云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