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控制边镇
知道是明朝九边的什么地方。
反正快要返回明朝中原,要控制人也简单了。
“哦,这个有所耳闻,开中送粮,换取盐引,也是不容易的很。”海昆说道。
那骑士打量着海昆,也不敢说的太清楚,有点担心他是锦衣卫。
“是啊,一路行来,处处都要钱,幸苦得很。”
“那么,你们怎么也不应该送到草原之上,对吧?”海昆突然话音一转,笑着说道。
那骑士闻言,顿时脸色大变,再次打量着海昆。
“您是吃皇粮的吗?”
海昆摇摇头,说道:“你倒是忠心!什么都藏着掖着,但是我却是不能和你这么耽误时间下去了!”
这样说话,来回试探实在是太累了。
到现在海昆居然还不知道这里放身处何处。
海昆直接一发精神控制下去,让这个张家的骑士过来,原原本本交代了情况。
原来这里是大同府的长城外面,再往南走是阳和口。
出这个口子的去草原贸易的,是晋商张家。
不怎么合法,但是边镇事实上已经是形成利益链。
将军和文官们不搞点花活就很难活下去,所以商人只要掏钱就拥有很大的选择。
今年是正德七年,北直隶京畿地区正在闹“流里流气”匪乱,也就是刘六刘七,这群骑马的乱民,闹得官府手足无措,听说正在全力镇压。
至于说什么传说中的大宦官刘瑾,早在正德五年,就被宰了。
文官们在弘治年间,可以说是为所欲为,极度宽松。
刘大夏烧毁郑和海图,藏匿国家机要,自以为对朝廷有利,还能得到贤臣名臣称号。
成化年间粮库充盈,经过弘治中兴文臣们不断“努力”,调转粮食五千石都很困难;成化年间对外战争多有斩获,经过弘治中兴文臣们“努力”,武备废弛不能作战,一群流民纵横京畿,为了“和平”放弃了安南地区实际统治。
正德登基的时候,面对的就是这么一群把国家疆域送出去一大片,军备粮仓玩烂了的文臣,他们名曰贤臣,却要求正德也跟他爹一样“垂拱而治”,事事顺从。
从正德元年到五年,刘瑾被正德推出来仅仅五年,就被凌迟处死,恶名却被弘治年间养出来的文臣们写的各类东西流传几百年之久,不知道的还以为刘瑾掌握大权几十年。
海昆控制了骑士之后,跟着他到了张家商队,见到了商队领头人,也懒得客气了,直接上前控制了。
那商队领头送给他一辆马车,两名手下,让人以张家名号,送海昆回长城以内。
傍晚时候,马车到了边镇长城外。
有张家的名号,还有好处送上,果然畅通无阻。
关门在身后落锁,海昆进了关内。
休息一晚之后,海昆开始去控制边镇的将军、官员、商人……
数日之后,海昆已经初步掌握大同边镇基本所有将士调集权。
一边继续加以控制,一边开始利用兵将,寻找江湖人士,或捉拿,或击杀。
大同附近境内,有几个邪道人物,如漠北双雄(黑熊白熊)、黄河老祖(祖千秋、老不死)。
这都是任盈盈的麾下。
平时军队不认真的时候,他们是高来高去的武功高人。
当军队认真围杀的时候,他们就只是普通肉身凡胎而已。
接下来十天,海昆对大同附近增加了控制能力,包括明朝王爷的财产,被他分出来给予已经控制的手下。
先把这个边镇大同经营成铁桶一块,再把大同附近的江湖人士漠北双雄、黄河老祖或抓住或杀死。
再顺藤摸瓜,将任盈盈、日月神教在这些地方的分舵,据点全部挑了,抓住。
前后耗时二十来天,海昆终于在明正德七年控制了整个大同边镇,肃清了所有江湖势力,兵将足饷,开始正式练兵备战。
这一次倒不是要造反,而是必要时候出兵,扫荡武林。
也因为海昆和大同沆瀣一气,轻而易举就弄了个百户官身。
更高的官身升迁,审核更加严格,地方边镇不可能自己决定了。
像是刘正风,花钱直接买三品参将,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明朝绝无可能,发生在清朝的乾隆以后,还合理一点,毕竟清朝捐官参将需要排队上任,有可能一辈子都没办法上任,就是个名头,买参将花一大笔钱,到上任又是一大笔钱,甚至花钱都搞不定。
实授参将才是真正的朝廷官员。
不论是明朝还是清朝,都不可能出现刘正风那种奇葩假圣旨。
皇帝听说草民刘正风弓马娴熟,实授三品参将——这种见鬼的圣旨,只能出现在评书扯澹上,类似于皇帝下地用金锄头一般!
只能说,刘正风是肯定当了大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