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寒门之士[科举] > 第220章 220 途中

第220章 220 途中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章

“相公心中想必十分不舍吧。”河水滔滔, 柳贺立于船头,望着京城风貌越来越远,逐渐成为小小的一团。

自十三岁穿越以来, 他八年在镇江府读书备考,还有八年在朝为官, 对京城的熟悉之感反倒胜过了镇江城。

柳贺离京时,一众知交好友要来送他,柳贺却全部推拒了, 他并非贬官, 自然没有秋风萧瑟的凄凉之感, 既然要暂退官场一阵, 他亦不愿再兴官场上那一套。

且让他安稳度过就是。

“也没有不舍。”柳贺道, “我日后又不是不回了。”

柳贺虽暂离了官场, 但他心中清楚,这离也离不了太久, 朝堂内外还有许多事他牵挂不已,不是说放就能放的。

这个时节坐船显然是极妙的,风不冷不热, 人在甲板上走,吹一吹风, 再欣赏欣赏沿途的风光,或陪自家闺女说说话,这时候不该称之为赶路,而应是度假才对。

可惜杨尧仍是不太适应坐船, 知儿又小, 柳贺不能和自家娘子一道欣赏美景。

潘季驯任河道总督之后, 黄河沿岸的水情得到了控制, 自吴桂芳在南直隶治淮始,张居正当国这几年,黄、淮都未发生大的水情,沿岸百姓生活稍安,黄河虽非柳贺治理的,但看到潘季驯治理过的河景,柳贺心中也有与有荣焉之感。

“相公,你瞧那边。”柳贺还在凝神思索,忽然被杨尧叫住,他顺着杨尧所指的方向看过去,就见河岸边不远处长着一片绿油油的叶子。

他辟过一片田种甘薯,自然能够认出,这长在堤岸边的正是甘薯。

此时早已过了京城地界,到了河南境了。

柳贺当即令船家将船驶得更靠岸边,那一片翠绿的场景更是清晰,果然,长在此处的正是甘薯,明明此时已是九月,甘薯却依旧长得茂盛。

甘薯田边正有一老农在,柳贺派左右询问道:“老人家,这是何物?可能卖我一些?”

老者见柳贺几人衣着光鲜,颇为拘谨道:“这是甘薯,朝廷说它长势旺,扛饿,老汉就种了一些。”

“这甘薯滋味可好?”

“滋味好的,在粥汤里煮煮也能吃,生吃也能吃,甜滋滋的。”

老农给柳贺称了几斤,价钱要的便宜,柳贺给钱也大方,这老农的话匣子便打开了。

照他的说法,他们这片原先是没什么人种甘薯的,朝廷刚开始推广甘薯的时候,他们一里只有一两户人家种,可这甘薯种过之后,产量比稻麦高了数倍,种着方便,要收的时候只要去地里挖挖,洗洗就能吃。

放在往年,交过夏税之后百姓们便惦记着秋粮,纵是一年有些结余,他们也要把钱好好存着,唯恐第二年发生灾荒,可这甘薯他们却是能敞开吃的,实在吃不完也能晒成干存着,甘薯藤还能喂猪喂鸡。

老农不知《育言报》之名,却听里甲中的秀才说,朝廷办了份神报,报上什么都有,里长甲长领了报回来,便将报上记载的药物等报予乡里百姓知晓,因《本草纲目》记载的许多都是田里的野草,遇上些小伤小病,百姓们便按报纸所记载的那般用草药自己看,效果也不比找大夫差许多。

柳贺道:“看病还是要找大夫的。”

老农笑道:“后生你就不清楚了,咱们哪有钱请大夫?就算能请,也得到人快不行了的时候,否则就是多余。”

柳贺带了些甘薯回船上,到了晚上便煮了碗甘薯粥,他平日山珍海味吃惯了,难得吃一回甘薯粥,反倒觉得十分清爽。

纪娘子道:“我从前觉得家里日子难,可自坐过几回船来京城,我长了见识,才知道许多地方的老百姓比我们家难多了。”

“是啊。”

“所以贺哥你当了官,就要叫百姓有好日子过。”纪娘子看向柳贺,“你爹从前也与我说起过,若当了官要如何如何。”

“娘,我明白的。”

纪娘子毕竟不懂官场上的弯弯绕绕,“让百姓有好日子过”一句是最朴素、最简单的道理,却是最难实现的,官员入仕前几乎都抱着这样纯粹的志向,然而,在官场上浸淫久了,便渐渐忘却了初心。

柳贺心想,他此次回乡,恐怕也要细想一番,自己当官究竟是为了什么?

船到了徐州地界,因柳贺要求,航行便慢了一些,此时刚过夏日不久,水位线很高,河岸边却没有树木被洪水侵蚀的景象,比之柳贺刚来徐州治水时是完全不同。

“堤坝新筑过,河底似也清过淤。”顾为道,“这些树也才栽过一两年,徐州府的主官应当是懂治水的。”

柳贺轻轻点了点头。

他上任扬州知府时,当时的淮安知府便因不力刚被换掉,结果潘季驯任河槽总督之后,淮安知府又被弹劾治河不力,还是潘季驯亲自上疏要求朝廷换掉此人。

此事同样引起朝野议论,吏部尚书王国光对此很有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