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六章.赵俊臣的奏疏.
久之后还会再次翻阅一遍。 而就在周尚景打算要第四次翻阅这些奏疏抄本的时候,书房内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然后,门外传来周府管事周福的禀报声:"老爷,阁老李和、礼部尚书宋启文两位大人联袂求见!" 周尚景微微一愣,然后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点道:"让他们二人进来吧!" 很快的,阁老李和、礼部尚书宋启文二人快步进入了周府书房之中。 在这两人之中,李和的表情还算稍稍镇定一些,宋启文的神色则是要凝重许多,匆匆向着周尚景行礼问安之后,就急声说道:"首辅大人,学生刚刚收到了消息,赵俊臣又有一封奏疏送到了京城,如今已经呈给了陛下,这已经是一个半月以来的第六封奏疏了!赵俊臣的前几份奏疏,皆是引起了轩然大波,说是震动朝野也不为过,却也不知道他的第六份奏疏又是什么内容...依学生之见,这份奏疏十有八九还会引起庙堂混乱,咱们应该早作准备才是!" 一旁,李和也是摇头叹息道:"是啊,这段时间以来,朝廷百官们几乎什么事情都没干,就在争论赵俊臣的功过赏罚了,每天的朝议皆是要陷入无尽的争吵...唉,这个赵俊臣,哪怕是离京之后也依然是把整个庙堂中枢搅得天翻地覆,竟是比他留在京城的时候还要更受瞩目!" 听到"周党"两位朝廷重臣的说法之后,周尚景缓缓点头道:"不久之前,老夫也收到了赵俊臣送来第六封奏疏的消息...据说,陛下审阅了这封奏疏之后,却是不见喜怒,也不传唤内阁六部的重臣们商议,留在身边伺候的太监们全部被赶出了御书房,只是一个人留在御书房里反复翻阅着赵俊臣的奏疏...显然,赵俊臣的这份奏疏非比寻常,但这份奏疏的内容究竟是什么,目前除了陛下之外依然是无人知晓。" 宋启文不由有些吃惊,说道:"难道说,赵俊臣的这份奏疏还要比他的前五份奏疏更加惊人不成?" 李和也是一脸惊叹的模样,再次摇头道:"反正我是想象不出来,还有什么事情要比赵俊臣的前五份奏疏更加惊人了!说起来,我还真有些佩服赵俊臣,他离京之后所办的那些事情,一般人还真没有胆子去做!而他不仅是毫无顾忌的出手办了,而且还敢如实的写成奏疏送到京城,却是主动把自己的把柄公之于众,真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些什么,他难道不知道有些事情只能做不能说吗?" 周尚景抬头看了两人一眼之后,却是叹息道:"看样子,你们二人至今也没有猜到赵俊臣的真实想法啊!你们二人并非愚钝之辈,却也是赵俊臣的手段愈加高明隐晦了...唉,若是让赵俊臣顺利实现目标的话,再等到老夫告老还乡之后,咱们这一派的官员恐怕是无人能与赵俊臣抗衡了。" 李、宋二人相互对视一眼之后,齐齐向着周尚景躬身说道:"还请首辅大人赐教!" 只见周尚景伸手一指自己面前的五份奏疏抄本,缓缓说道:"这五份奏疏,其实是大有讲究!第一份奏疏是赵俊臣揭发了西北诸省的几位督抚意图私下里与蒙古人议和的事情,这份奏疏的内容固然是震惊了朝野,但赵俊臣这个时候依然是有功无过,而赵俊臣的第二份奏疏,却是故意把自己擅自代替朝廷许诺的事情说了出来,也因此而遭到了许多弹劾,赵俊臣的功过赏罚也自此而出现了争议!" 顿了顿后,周尚景继续说道:"赵俊臣的第三份奏疏,则是他指挥六百护卫击溃了五千蒙古大军的请功奏疏,这般战绩极为惊人,甚至是可以名留史册,顿时是震惊了朝野,赵俊臣的声誉大涨之余,此前弹劾赵俊臣的声音也被压制了下去,但没过多久,赵俊臣又送来了第四份奏疏,明确说出了自己架空了三边总督王铮的事情,针对赵俊臣的功过赏罚,也再次有了争议,但百官们的争议尚未有所定论,赵俊臣又送来了第五份奏疏,详细解释了陕甘局势以及自己的种种举动,更是把这些争议推向了高峰..." 说到这里,周尚景再次抬头看着李、宋两人,用一种赞叹的语气总结道:"也就是说,每当他立下大功之后,就在百官们准备为他邀功请赏之际,他就会做出一些必然要引发争议的事情,让朝廷撤回对他的封赏...每当他所作所为引发了百官们的争议与弹劾之后,他又会很快立下一件大功,以此来平息朝廷中枢对他的争议与弹劾!所以,赵俊臣明明已经离京近两个月时间了,大事小事办了无数,但朝廷对他的功过赏罚依旧是没有定论... ...简而言之,赵俊臣一直都在利用自己的奏疏暗中操控着整个庙堂的局势走向,让自己一直都处在可赏可罚的境地,让陛下与百官们认为自己抓到了赵俊臣的大量把柄,赵俊臣的功过赏罚乃至于未来命运皆是由他们决定!既不会因为立功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