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 风云际会59 皆大欢喜的交易。
其他人的角度看,这位年轻的女郎只是爱答不理地站在那儿,眉宇间总是盈着一抹倦怠之色,使她看上去多情而忧郁,分外地吸引人。
在接待吕昭前,兖州士族们做足了准备指的是把她和她身边的人的祖宗八辈都查了个底掉。除了吕昭,他们重点关注的对象就是荀采。
出身颍川荀氏,大儒荀爽的亲生女儿,育有一女且寡居。
三条标签贴在荀采身上,她就是橱窗里最闪亮的存在。
姓氏自然不必说,至于寡居为何吸引人汉代的社会风气就是这样的,一位女子如果订婚或成家后死了丈夫,周围人不会骂她克夫,反而会觉得是死掉的男人命格不够,才配不上这位女子。
比如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先许了一户人家,还没嫁过去,对方就病死了,之后又被东平王纳为妾室,还没进门,东平王也死了。她父亲请人为她占卜,得出了“此女贵不可言”的结论,爹干脆一拍大腿,把女儿送入皇宫。
死老公和离婚再嫁,在汉代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武帝的生母王娡,在入皇太子宫前曾经嫁于金王孙为妻,还生下了一个女儿,后来这个同母异父的姐姐还被武帝封为了修成君。
皇家都不在乎,民间就更不在乎了,生产力还很匮乏的年代,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一场大灾后,多的是流离失所、亲眷离散的人们重组家庭,互相扶持着,在废墟之上再建家园。
兖州士族虽然不太看得上吕昭,但对荀氏没什么意见,很想跟他们攀攀亲密的关系,联合起来再创辉煌。结亲就是不错的选择,可惜荀爽不在这儿,他们一帮男人,总不好直接跟荀采聊她的婚事。
按理说吕昭是荀采的主君,请她帮忙牵线搭桥,至少礼法上是行得通的。可是吕昭也是位女郎,还是非常年轻、尚未婚配的女郎,跟她聊和直接去找荀采有什么区别吗
过不了心里那道坎的兖州士族们被憋得够呛,席间饱含深意的眼神到处乱飞,但最终无人敢去打扰荀采,让她有了一个还算安稳的空闲,得以稍稍喘口气,趁机休息一会儿脑子。
吕昭有意进一步锻炼她麾下的女兵们,将一部分后勤调度的工作交给了她们负责。再加上本来的情报和护卫两项职责,女兵们变得很是忙碌。
酒也喝了,诗也赏了,跟随长辈们前来凑热闹的年轻人们陆续离席,在春意盎然的济水畔三三两两结伴同游,剩下一些心照不宣的老狐狸精们,开启下半场。
“久闻使君之名,今日得见,方知何为英雄出少年呐”先来与吕昭交谈的人正是李叔节,这位四十来岁的文士穿着打扮相对其他人而言,已经可以称得上朴素了,他言语温和,笑容和蔼可亲,望着吕昭的眼神,就像在看自家出息的后辈。
普通人或许会被这种态度迷惑住,吕昭却很清醒老家伙,你我非亲非故的,谁是长辈谁是后辈怎么不论论官职高低呢
但她没有发作,只牵起唇角,露出一个恰到好处的微笑,对吴资拱拱手,“还得谢府君通融。”
吴资笑着应了下来。
大家又聊了几句,在所有人共同的努力之下,总算扯到了兖州境内优渥的地理环境。
“我行军至巨野泽附近,见到了连成片的田地,绿油油的,望之令人神清气爽,”吕昭慢条斯理地说,“找了当地人询问,才得知原来竟是曹使君安置青州兵家眷、命其屯田之所。”
兖州士族们隐秘地互相交换眼神。
战事一起,逃命的百姓们拖家带口,为了生存不得不落草为寇,对抗一切要驱逐消灭他们的力量,走到哪儿抢到哪儿,一路颠沛流离,最终与曹操达成协议,在兖州安定下来。
和平时期的青州拥有将近三百万人口,被曹操收留的黄巾军大约有一百万,是青州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还不算路上已经死去的,由此可见青徐二州的人口流失有多严重。
站在曹操的立场上,得到青州兵是一笔可以得到丰厚的、长期回报的投资。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人口就是最宝贵的财富,打仗需要人,种田需要人,谁拥有的人口多,拥有的青壮年劳动力多,谁的势力就更为强盛。
但骤然多出来的一百万人口也不是晒晒太阳、淋淋雨就能活下去的,一百万人口就是一百万张吃饭的嘴,需要大量的粮食喂饱。
喂不饱的后果已经摆在眼前了黄巾起义是怎么爆发的不就是普通百姓吃不饱饭,活不下去了吗
一下子接收这么多人,还能顺利安抚他们,令他们老老实实打仗、种田,曹操的魄力可见一斑。
说起来容易,但在逐步落实的过程中,曹操还是遇到了许多困难的。
由于东汉制度的缘故,很多适合耕种的肥沃土地早在开国时期就已经有主了,还是那些普通人轻易惹不起的地方豪强。经过数百年的更迭,土地会一点点向着更有实力的家族汇聚,被他们不断地兼并。
换句话说,如今想找一块无主的地,难上加难。
曹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