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改剿为抚立场分明
“挪窝?” 裴耀卿显然没有料到李林甫会说这话,一下就楞在了那里,就连张九龄都没有明白,与自己为敌的这位李相爷到底是在想干什么。 要知道这可不是藏拙,裴耀卿可不是什么寻常的官吏,能够位列相位,自然也是一等一的大才。 然而在这个时候,他实在有些跟不上李林甫的思路了。 倒是李隆基眼神一亮,很快就明白了李林甫的想法,然后目光炯炯的看向这位他如今最为心仪的宰相。 “哥奴详细说说你的想法!” 李林甫先是恭谨行礼以后,才继续开口,也是让张九龄觉得越发的心寒。 “陛下应该知晓,醴泉经过这一遭后的效果如何。” “今年上缴的田税就是证明,而那些乡野之民并没有受到这些田税的影响,反而他们的生活比之前还要宽裕许多。” “这就证明了如今各地豪强林立,世家大族掌握了各地实权才导致了赋税难收,即便是下派的官员做事,也多要依靠他们。” “但...如果有一把能控制的快刀呢?” 只见李林甫虚空仿佛在一副图画上画了一圈。 “京畿之地确实各方势力纠缠不休,难以处理,也不好利用这等快刀。” “可是只要脱离了这里,天下间可是还有许多的地方,适合这等快刀收割,如此就可以从周围慢慢聚拢变革,最后不管是逼这些地方世族忍痛接受朝廷改革,还是都被快刀处理掉。” “都是朝廷的好处!” “此事唯一的问题就在于,如何控制太平道!” 这倒是他最擅长的一件事了,李林甫眯着眼微微一笑。 “那些太平道人不是喜欢济世救民么?” “每过一地,就让人接管,只让愿意与他们离去的教民一起走就行了。” “两地相隔的远一些,时间久一些,自然百姓就又心归朝廷了。” 这种说法倒是没有太多的问题,如果真能更好的填补太平道他们离开的空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会记得之前谁为自己做了什么,只会记得他们本来就应该得到的东西。 以义驱民,事倍功半,以利驱民,事半功倍。 李林甫可谓是将以民利治用到了极致,要知道再多的富裕乡民,也是比不得豪门世家在一地的影响力的。 反而是这些富裕的零散乡民,要有所求就更必须依靠朝廷,对朝廷的赋税也好,统治也好,都会大大的加强。 这可正是中了李隆基欲要成就圣王之基的野心,如果没有这样的欲望之前他也不至于封禅泰山了。 “不可!” “万万不可!!” 张九龄听完了李林甫的话,急声高呼。 “陛下,此策已经动摇了国本,不可乱用啊!” “若是胡乱将这些太平道的教民调往各处,引起了各地骚乱,又没有能够稳住这些太平道教民离开前的情况,那就是真正的滔天大祸。” “务必需得三思而后行!” 这位张相的话,无异于一盆冷水泼在了李隆基的脑袋上,可是他说的话没有错,这一策风险极大,虽然效益也极高,却并不是那么好施展的。 必须是慎之又慎,这方面来看李隆基还是颇为满意张九龄的。 只不过张九龄的处理办法,太粗糙了。 干脆利落是没有错,却没有给朝廷留下最大的利益。 但腾笼换鸟,不能久干,可如果只是偶尔几处地方呢? 哪怕是再有那么几个地方,类似于如今的醴泉县城一样,也可以给朝廷的财政缓上一大口的气,要知道之后边疆还有对外的战事,只要能够给朝廷足够的转圜余地,再有几个类似醴泉的地方,那么地方势力也不是不可以处理。 眼看李隆基面色沉着,似有思量的神色,张九龄的心就越发的沉了下去。 他当然知道如今的朝廷情况,尤其是在钱粮开支方面的压力,主要就是边疆战事还有许多权贵宫闱的开销,关键是开销增加的同时,因为土地兼并,开源的收支又越发紧缩了。 短时间内还没有多大的问题,但是寅吃卯粮朝廷整个也是支撑不了太长久的时候了。 如果不是还有西域的丝绸贸易和泉州的海上贸易的商税支撑着,别说开战了,各地怕是军费都要支付不起。 现如今有了太平起义军这么一个极佳的手段,别说是李隆基不愿意放弃,就连张九龄也未必不想留下他们。 但...还是那个问题,曾经从